爱古赖无侪,残碑手自揩。
石香借泉漱,笋稚任花埋。
厨积含霜叶,炉烧带藓柴。
丹砂不须炼,梨枣略安排。
爱古赖无侪,残碑手自揩。
石香借泉漱,笋稚任花埋。
厨积含霜叶,炉烧带藓柴。
丹砂不须炼,梨枣略安排。
这首清代诗人法式善的《由黑龙潭至大觉寺(其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质朴的山行图景。首句“爱古赖无侪”表达了诗人对古迹的热爱,无人能及,显示出他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接下来,“残碑手自揩”则展现出诗人亲自擦拭残破古碑的细心与专注,体现了他对文物的呵护。
“石香借泉漱,笋稚任花埋”两句,通过泉水洗涤石碑的清香和新生竹笋被花丛掩映的景象,寓言了岁月更迭,自然生机盎然。诗人以物寓意,表达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厨积含霜叶,炉烧带藓柴”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生活的简朴,堆积的秋叶如同霜降后的厨房,炉火燃烧的是带有青苔的柴火,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
最后两句“丹砂不须炼,梨枣略安排”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需求的淡泊,不追求炼丹求长生,而是满足于简单的梨枣生活,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古迹的珍视,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禅意。
我行南山中,忽忽日将午。
连冈兀如城,盘回抱林坞。
岚气郁以深,原田何膴膴。
长松挺人立,怪石惊兽怒。
道旁何青青,幽兰间芳杜。
古洞閟烟霞,流泉泻风雨。
缅怀如玉人,先期在幽阻。
停车望白云,光仪渺何许。
落日下平原,幽斋向昏黑。
朔风四座来,寒月澹无色。
青灯辉耿耿,形影在空壁。
时方畏严凝,兀坐起未得。
家僮侍其傍,为我长太息。
入厨具杯酒,园蔬夜挑摘。
殷勤置几前,相劝饮涓滴。
徘徊酌且尽,尘虑俱荡涤。
长吟复高歌,时将唾壶击。
焉知醉渐醒,转复动愁戚。
念彼故园中,儿女在家室。
寒更拥地炉,斯时正岑寂。
相思不相见,今夕复何夕。
起望牛女星,迢迢河汉隔。
南山之木,厥有本根。浩浩川流,则亦有原。
凡世之氓,孰无父母。生我育我,忧勤是保。
我疾在躬,父母怦怦。我躬既平,父母载宁。
我事父母,千载未足。云胡一朝,去我不复。
林栖者乌,则有反哺。哀哉小子,欲养无所。
岂无厚禄,岂无华缨。我无父母,于谁为荣。
靡旦靡夕,孔怀弗忘。父兮母兮,如睹羹墙。
居则以思,行则以思。音容慌焉,梦寐对之。
父天母地,覆载同德。哀哀我心,何穷何极。
先哲有训,立身忠君。我惇用之,敢怠于勤。
无敢怠勤,恒恭敬止。终焉永怀,悠悠曷已。
松陵城外长桥路,绿水逶迤带云树。
水边树里是谁家,半郭半村高隐处。
少年曾入幽并游,投老还家理钓舟。
醉卧芦花深浦月,笑呼笙鹤洞庭秋。
流光苒荏浮云改,八表神游知几载。
至今想见晋风流,犹有当时遗墨在。
我亦烟波旧钓徒,香粳炊熟脍鲜鲈。
天恩未报丹心切,敢问渔蓑泛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