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古战场,乃在松山道。
我行一过之,故垒生秋草。
时清大野闲,鸟语入晴昊。
茅屋带疏林,烟火杂昏晓。
阡陌相钩连,耕凿尽地宝。
欲问往时事,居人无故老。
乐哉长子孙,世业永相保。
见说古战场,乃在松山道。
我行一过之,故垒生秋草。
时清大野闲,鸟语入晴昊。
茅屋带疏林,烟火杂昏晓。
阡陌相钩连,耕凿尽地宝。
欲问往时事,居人无故老。
乐哉长子孙,世业永相保。
此诗描绘了诗人行经古战场松山道所见之景与感怀。首句“见说古战场,乃在松山道”点明地点,引出后文对历史遗迹的探访。接着“我行一过之,故垒生秋草”两句,以“故垒生秋草”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战场遗址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
“时清大野闲,鸟语入晴昊”描绘了战后和平时期的宁静景象,鸟鸣声与晴朗的天空形成和谐的画面,反衬出战争的过去和自然的生机。接下来“茅屋带疏林,烟火杂昏晓”则进一步展现了一幅田园风光图,茅屋、疏林、烟火交织,构成了一种温馨而朴素的生活场景。
“阡陌相钩连,耕凿尽地宝”通过描述田间小路与耕作的繁忙,表现了土地的宝贵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最后,“欲问往时事,居人无故老”表达了诗人试图了解历史的愿望,却因找不到老一辈见证者而感到遗憾。“乐哉长子孙,世业永相保”则寄托了诗人对后代子孙能继承并保护这片土地美好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世代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对和平与传承的深刻思考。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唐·杜甫】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https://shici.929r.com/shici/IGCXPn7gr8.html
寒入关榆霜满天,铁衣马上枕戈眠。
愁生画角乡心破,月度深闺旧梦牵。
愁绝惊闻边骑报,匈奴已牧陇西还。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