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套中庸,前解元,后会元,谁说文章无定价;
书房兼清秘,叔学差,侄试差,才知家国有奇才。
大学套中庸,前解元,后会元,谁说文章无定价;
书房兼清秘,叔学差,侄试差,才知家国有奇才。
此联以对仗工整、寓意深远著称,巧妙地将教育理念与家族人才辈出的现实相结合,展现了对知识传承与家族智慧的颂扬。
上联“大学套中庸,前解元,后会元,谁说文章无定价”运用了儒家经典《大学》与《中庸》的典故,将这两部著作视为知识与道德修养的基石。其中,“解元”与“会元”分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与会试的第一名,象征着学术成就与社会地位的至高荣誉。通过这一联句,作者表达了对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价值的认可,以及对才华横溢之士的推崇,暗示了文章的价值并非虚无,而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与社会的认可得到肯定。
下联“书房兼清秘,叔学差,侄试差,才知家国有奇才”则进一步强调了家庭与国家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这里,“清秘”可能指的是藏书丰富、环境清幽的书房,是学习与思考的理想场所。“叔学差”与“侄试差”则是对家族中叔侄两代人学术水平与考试成绩的比较,暗示了家族内部存在着深厚的学问积累与传承。通过这一联句,作者不仅赞扬了家族中人才辈出的现象,也暗含了对国家能够涌现出众多杰出人才的期待与自豪。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展示了对知识与人才的赞美,还蕴含了对教育与家族传承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关注。
寂寥堆积者,自为是高僧。
客远何人识,吟多冷病增。
松烟青透壁,雪气细吹灯。
犹赖师于我,依依非面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