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湖书院次刘东山大司马韵为吴都宪廷举作·其一》
《东湖书院次刘东山大司马韵为吴都宪廷举作·其一》全文
明 / 谢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溪桥石磴往来通,胜景依稀绿野同。

门对竹梧凝晚色,山连亭榭领春风。

尘容驾断重栏外,玉屑谈霏四座中。

试向源头寻活水,湖光溔瀁窅难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湖书院的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融。首句“溪桥石磴往来通”,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条连接两岸的路径,石磴与溪流相映成趣,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气息。接着,“胜景依稀绿野同”一句,将书院周围的景色与广阔的绿色田野相提并论,强调了这里的环境之美。

“门对竹梧凝晚色,山连亭榭领春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书院的内部景象。门前的竹林和梧桐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宁静,而远处的山峦与亭台楼榭则在春风的吹拂下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晚色与春风,营造了一种时间流转、季节更替的氛围。

“尘容驾断重栏外,玉屑谈霏四座中”则转而描写书院内的场景。诗人通过“尘容驾断”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书院内知识的传播如同清风般自由自在,不受世俗尘埃的束缚。同时,“玉屑谈霏”则形容了学者们在讨论学术问题时的智慧火花四溅,充满了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最后,“试向源头寻活水,湖光溔瀁窅难穷”两句,以“源头活水”为喻,寓意知识的不断更新与探索的无限可能。湖光潋滟,难以穷尽,象征着学术追求的广阔与深远。整首诗通过对书院环境和学术氛围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知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谢迁
朝代:明

(1449—1531)明浙江馀姚人,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初,与日讲,帝屡称善。八年入内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秉节直亮,见事尤敏,时人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之称。武宗嗣位,请诛刘瑾不纳,致仕。旋被诬夺职,瑾诛,复职。致仕。世宗即位,即遣使慰问。嘉靖六年,再起入阁,仅数月,以老辞归。卒谥文正。有《归田稿》。
猜你喜欢

临江仙.赠友

惜惜惺惺无限意,四弦并作心弦。

一弦一拨往来弹。人生多少事,总是诉悲欢。

悲里四时非我有,欢时啼笑俱妍。

连环欲解苦无端。君看窗外月,今夕又将圆。

(0)

隐居杂兴·其十

诘曲通村小径开,依山结屋任低隈。

无从问字高人过,有不嫌贫长者来。

煮茗烧残柴带叶,脱巾漉起酒和醅。

绝怜笔砚香犹在,集句曾赓百咏梅。

(0)

郴口又赠二首·其一

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于飞。

回头笑向张公子,终日思归此日归。

(0)

和杨师皋伤小姬英英

自从娇騃一相依,共见杨花七度飞。

玳瑁床空收枕席,琵琶弦断倚屏帏。

人间有梦何曾入,泉下无家岂是归。

坟上少啼留取泪,明年寒食更沾衣。

(0)

遣闷

江树深春色,村鸡薄晚声。

雨添青笠重,人减画船轻。

遣闷惟须睡,哦诗只强成。

独判连日雨,却惜半朝晴。

(0)

零陵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

城郭恰临潇水上,山川犹是柳侯余。

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欲买愚溪三亩地,手拈茅栋竟移居。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