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岭东边今日晴,千兵绕出阵云平。
长枪大剑遮行路,后虎前貔拥使旌。
看拓弓弦声霹雳,愿回甲马扫欃枪。
山农野叟何曾识,来听秋风鼓角声。
秀岭东边今日晴,千兵绕出阵云平。
长枪大剑遮行路,后虎前貔拥使旌。
看拓弓弦声霹雳,愿回甲马扫欃枪。
山农野叟何曾识,来听秋风鼓角声。
这首诗描绘了阅兵场景的壮观与庄重。首句“秀岭东边今日晴”以晴朗的天气为背景,暗示阅兵的良辰吉日。接着,“千兵绕出阵云平”描绘出士兵们围绕在山岭之间,阵势整齐,云雾般的气势,展现出军队的庞大和组织有序。
“长枪大剑遮行路,后虎前貔拥使旌”两句,通过“长枪大剑”的形象,以及“后虎前貔”的比喻,生动地刻画了士兵们的勇猛和威武,同时“拥使旌”则体现了军队的纪律严明和指挥有序。
“看拓弓弦声霹雳,愿回甲马扫欃枪”表达了对士兵们射箭技能的赞美,弓弦之声如雷鸣般响亮,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同时,“愿回甲马扫欃枪”一句,表达了希望士兵们能够以英勇的姿态,清除敌人,维护和平的愿望。
最后,“山农野叟何曾识,来听秋风鼓角声”则从侧面反映了阅兵活动的影响力,即使是普通的山农和野叟,也被这壮观的场面所吸引,前来聆听那秋风中的鼓角之声,进一步强调了阅兵仪式的盛大和民众的广泛参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展现了阅兵的宏大场面和士兵们的英勇精神,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军队的自豪感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月廿日圆明园,行春驻辇临芳轩。
韶光九十过八十,流阴驹隙真倏然。
落花流水苦无赖,紫燕黄蜂纷可怜。
仲春好雨滋膏壤,将谓今年胜往年。
亡何待泽经半月,望云问夜馀嗟叹。
锦阶月地纵复佳,岂以宴赏忘民艰。
十日不雨则无麦,谁能画饼冀大田。
北方春旱成例事,岁岁祷请心忧煎。
司农京兆漫相慰,无德所致敢诿天。
五杂组,文锦帷。往复还,机上丝。不获已,饥溺思。
五杂组,胜彩虹。往复还,霜信鸿。不获已,念始终。
五杂组,文若豹。往复还,关山道。不获已,谨辰告。
五杂组,锦地罗。往复还,织女梭。不获已,老如何。
五杂组,美媠媠。往复还,粟在簸。不获已,学为我。
五杂组,元黄裳。往复还,济川航。不获已,简贤良。
荡荡喧皆寂,憧憧静亦纷。
寸田参要道,大块是真文。
学字不知倦,耽书岂为勤。
春台方骀荡,与物共含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