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日圆明园,行春驻辇临芳轩。
韶光九十过八十,流阴驹隙真倏然。
落花流水苦无赖,紫燕黄蜂纷可怜。
仲春好雨滋膏壤,将谓今年胜往年。
亡何待泽经半月,望云问夜馀嗟叹。
锦阶月地纵复佳,岂以宴赏忘民艰。
十日不雨则无麦,谁能画饼冀大田。
北方春旱成例事,岁岁祷请心忧煎。
司农京兆漫相慰,无德所致敢诿天。
三月廿日圆明园,行春驻辇临芳轩。
韶光九十过八十,流阴驹隙真倏然。
落花流水苦无赖,紫燕黄蜂纷可怜。
仲春好雨滋膏壤,将谓今年胜往年。
亡何待泽经半月,望云问夜馀嗟叹。
锦阶月地纵复佳,岂以宴赏忘民艰。
十日不雨则无麦,谁能画饼冀大田。
北方春旱成例事,岁岁祷请心忧煎。
司农京兆漫相慰,无德所致敢诿天。
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圆明园赏春的情景,以及对自然现象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首句“三月廿日圆明园,行春驻辇临芳轩”点明时间地点,皇帝在春日里漫步于圆明园的芳草之间。接着,“韶光九十过八十,流阴驹隙真倏然”表达了时光飞逝,春光易逝的感慨。
“落花流水苦无赖,紫燕黄蜂纷可怜”描绘了春末时节,花朵凋零,流水无情,而紫燕黄蜂虽忙碌却显得可怜,暗含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紧接着,“仲春好雨滋膏壤,将谓今年胜往年”表达了对春雨滋润大地的喜悦,预示着丰收有望。
然而,“亡何待泽经半月,望云问夜馀嗟叹”转折突显,连续半月未见春雨,皇帝不禁担忧和叹息。后文“锦阶月地纵复佳,岂以宴赏忘民艰”强调即使环境优美,也不能忘记百姓的疾苦。最后,“十日不雨则无麦,谁能画饼冀大田”表达了对干旱可能带来的粮食歉收的忧虑,以及对丰收的渴望。
“北方春旱成例事,岁岁祷请心忧煎”揭示了北方春旱的常态,年年祈求雨水的心境充满了焦虑。“司农京兆漫相慰,无德所致敢诿天”则表达了对官员安慰的无奈,认为干旱并非天灾,而是治理不当的结果,体现了对官员责任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民生的关注,展现了乾隆皇帝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农业生产和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