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曲通村小径开,依山结屋任低隈。
无从问字高人过,有不嫌贫长者来。
煮茗烧残柴带叶,脱巾漉起酒和醅。
绝怜笔砚香犹在,集句曾赓百咏梅。
诘曲通村小径开,依山结屋任低隈。
无从问字高人过,有不嫌贫长者来。
煮茗烧残柴带叶,脱巾漉起酒和醅。
绝怜笔砚香犹在,集句曾赓百咏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景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开头两句“诘曲通村小径开,依山结屋任低隈。”写出了隐士所居之地,是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村庄,小屋建在山间,不追求高大壮丽,只愿意于低矮的环境中安身。接下来的“无从问字高人过,有不嫌贫长者来。”则表明隐士生活中的简朴与宁静,没有人来打扰,即使是尊敬的长者也不会因为贫穷而拒之门外。
诗人接着写道:“煮茗烧残柴带叶,脱巾漉起酒和醅。”这里展现了隐士日常生活中的简约与自足,不仅饮食简单,就连燃料都使用树叶,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那么的从容不迫。最后两句“绝怜笔砚香犹在,集句曾赓百咏梅。”则透露了诗人对文墨之乐的眷恋,以及他曾经写过许多咏叹梅花的诗句,这些都成为他隐居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隐士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宁静的心境。
桐花丝雨。念相逢又别,羽书三楚。
一自我、归卧江南,只灯暗竹窗,梦魂来去。
报道鸣珂,渡鸭绿、星飞使部。
早回骖凤邸,锦筝红友,月华生处。吟鞭此时见否。
正雕阑坠叶,冷凝金虎。
忍独自、开了柴门,伴芦雁迎寒,柳蝉辞暑。
回首西山,肯记忆、破衫装絮。
莫因循、半载为期,禁烟百五。
野渡莺疏,官亭柳密,春归犹未还家。
碧窗灯暗,半阁冷纹纱。
游倦菱塘人少,正画楼、愁满天涯。
云横断,乡园信杳,江树日初斜。
麦秋风雨夜,客厨齑淡,尝遍王瓜。
况旗青阑赤,歌远樽赊。
望极烟迷水曲,立昏黄、数尽栖鸦。
忧来处,谁能解此,空寄女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