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息父贾彪,南阳母杜诗。
束吏如官奴,护民如婴儿。
李侯妙政术,千古同襟期。
高寒月半弓,清粹玉一规。
掘菜朝为齑,脱粟暮作糜。
但闻读书声,不闻儿啼饥。
褚衣敝再浣,枥马瘦莫骑。
今朝侯生辰,父老持酒卮。
厨传寂如水,不知侯所之。
介寿古有言,此意亦复辞。
独立古梅下,遥赴天仙期。
新息父贾彪,南阳母杜诗。
束吏如官奴,护民如婴儿。
李侯妙政术,千古同襟期。
高寒月半弓,清粹玉一规。
掘菜朝为齑,脱粟暮作糜。
但闻读书声,不闻儿啼饥。
褚衣敝再浣,枥马瘦莫骑。
今朝侯生辰,父老持酒卮。
厨传寂如水,不知侯所之。
介寿古有言,此意亦复辞。
独立古梅下,遥赴天仙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李仲明的官员在任期间的卓越政绩与高尚品德,以及当地百姓对他的深厚敬爱之情。诗中通过对比官府与百姓的生活状态,展现了李仲明作为官员的勤勉与仁慈。
首句“新息父贾彪,南阳母杜诗”以古代贤臣贾彪和杜诗的典故开篇,暗喻李仲明具有先贤的风范。接着,“束吏如官奴,护民如婴儿”两句,形象地表达了李仲明对待下属如同家仆般严格管理,对待百姓如同爱护婴儿般细心周到,体现了他公正严明而又慈祥的一面。
“李侯妙政术,千古同襟期”赞扬了李仲明的治政才能,称其政绩可与千古贤臣相媲美。接下来,“高寒月半弓,清粹玉一规”运用比喻手法,将李仲明的政绩比作明亮的月光和纯净的玉器,寓意其政绩如同月光般照耀人心,如同玉石般纯洁无瑕。
“掘菜朝为齑,脱粟暮作糜”描述了李仲明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即使在简朴的生活中,也依然不忘体恤百姓,亲自参与农事,体现了他与民同甘共苦的精神。“但闻读书声,不闻儿啼饥”进一步强调了李仲明重视教育,关心民生,使得百姓生活安定,没有饥饿与哀嚎之声。
“褚衣敝再浣,枥马瘦莫骑”通过衣物与马匹的状态,再次展现了李仲明生活的简朴,同时也暗示了他为官清廉,不追求奢华的生活。最后,“今朝侯生辰,父老持酒卮”写出了当地百姓在李仲明生日时的庆祝场景,表达了他们对李仲明的感激与敬仰之情。
“厨传寂如水,不知侯所之”则描绘了李仲明离任时的宁静景象,暗示了他离开后,百姓心中空落落的感觉。而“介寿古有言,此意亦复辞”则引用古语,表达了对李仲明长寿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明了他对百姓的深情厚意不会随时间而改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比喻,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员形象,展现了古代官员与民众之间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以及对高尚品德和卓越政绩的赞美。
铜驼栖荆棘,豺虎纷蓟幽。
倚枕难复寐,振衣上戍楼。
明月一何朗,万里关山秋。
商气凄肝脾,欲默不能留。
遂为变徵声,客子增离忧。
胡马惨不嘶,辽雁惊别愁。
平阳十万卒,乘夜旌旆收。
奚事三寸舌,一说定五州。
炎蒸一似洗,商令肃金方。
单衣理木棉,时易气自凉。
闭门谢尘鞅,掩卷坐虚堂。
大宾虽未接,安敢忘斋庄。
铭盘启时省,千载怀殷汤。
小学教事上,临下或未详。
颓龄百无成,岁月去何忙。
仰羡天边鸿,随阳又南翔。
降衷荷天灵,一物具一真。
年徂物易交,浇漓变其醇。
气习日以卑,智巧日以新。
靡靡骋颊舌,纵横踵仪秦。
莹然胸中宝,掩敝同埃尘。
岂无先觉贤,训戒徒殷勤。
悠悠醉梦中,迷执不可亲。
俯仰千载下,能逢几问津。
醉把茱萸枝,插彼漉酒巾。
渊明虽违世,吾尚慕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