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天荒行路难,尘羁初解怯凭阑。
故人呜咽探诗卷,弱女嘤咿傍晬盘。
姓氏与谁投白社,湖山从此著黄冠。
虫沙触磕公休论,且为斯文勉一餐。
地老天荒行路难,尘羁初解怯凭阑。
故人呜咽探诗卷,弱女嘤咿傍晬盘。
姓氏与谁投白社,湖山从此著黄冠。
虫沙触磕公休论,且为斯文勉一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一位牧师返回山中生活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思考。
首句“地老天荒行路难”,开篇即以“地老天荒”形容战乱后的世界,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环境的恶劣,引出“行路难”的困境,表达了牧师在艰难环境中归隐的决心。
“尘羁初解怯凭阑”一句,写出了牧师离开尘世束缚,初尝自由之感时的胆怯与犹豫,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故人呜咽探诗卷,弱女嘤咿傍晬盘”,通过描绘与故人的重逢以及对弱女的关爱,展现了牧师内心深处的人情味和对家庭的眷恋。
“姓氏与谁投白社,湖山从此著黄冠”,表达了牧师对过去身份的告别,以及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期待,显示了他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
“虫沙触磕公休论,且为斯文勉一餐”,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文化的坚守,体现了牧师在动荡时代中对知识与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牧师个人经历的描绘,反映了战乱后人们对于和平与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在困境中寻找心灵寄托的精神追求。
庭叶飘寒,砌蛩催织,夜色迢迢难度。
细剔灯花,再添香兽,凄凉洞房朱户。
见凤枕羞孤另,相思洒红雨。有谁语。
道年来,为郎憔悴,音问隔,回首后期尚阻。
寂寞两愁山,锁闲情、无限颦妩。
嫩雪消肌,试罗衣、宽尽腰素。
问何时梦里,趁得好风飞去。
君莫学杨虞卿奉李宗闵,宗闵权势岂能久。
君莫学刘栖楚附李逢吉,逢吉禄位宁长守。
虽然一时身暂好,其奈千古名常丑。
丈夫读书要知道,所信不笃被其诱。
大张富贵作罗网,愚者纷纷以身就。
左缠右绕不可脱,诛窜还当逐其后。
君不见虞卿须遇李固言,君不见栖楚终遭韦处厚。
一朝摧折灵气尽,龙如蛇兮虎如狗。
劝君圣贤术内好潜心,劝君邪佞党中休入手。
岂不知潞州处士田佐时,唤与美官嫌不受。
寿宁孙老画壁下,当日偶同君此行。
是时众里略一揖,自尔乃得君诗名。
风驰雨绝十五载,此地忽尔相逢迎。
见投琴轩两大集,宝匣金钥缄瑶琼。
未开试使道所有,毛发寒竖肝胆惊。
归来烧灯读至晓,句险字硬才力狞。
君身长不满三尺,万象何术独手擎。
嗟我气俗音韵浅,不敢与君相和鸣。
聊书短歌报佳惠,它日愿将朝七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