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道林寺诗三首·其一》
《游道林寺诗三首·其一》全文
宋 / 张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万畦霜稻卧黄云,小径萦纡接寺门。

不见高人空像设,更无衲子辩风幡。

楼观远岫秋增媚,窗枕寒溪夜更喧。

他日重来瞻近影,一凭香火荐蘋蘩。

(0)
注释
畦:稻田的一块块划分区域。
像设:佛像设立。
衲子:僧人。
风幡:佛教中用来测试修行者是否达到心静如止水的物件。
远岫:远处的山峰。
寒溪:寒冷的溪流。
香火:供奉神佛的香和烛火,也指虔诚的敬意。
蘋蘩:古代用于祭祀的两种植物,象征洁净和敬意。
翻译
广袤的稻田上覆盖着一层霜雪,如同黄色的云海,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寺庙大门。
虽然看不见高人,但佛像依旧设立,僧侣们不再辩论风幡是否在动(暗示禅定)。
远处的楼阁与秋日山峦更显妩媚,夜晚,窗户映照着寒冷溪流,声音更加嘈杂。
将来某日我再来时,希望能亲眼看到近处的景象,那时我会献上香火,祭奠祈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寺庙图景。开篇“万畦霜稻卧黄云”通过对秋天稻谷和黄色的浮动云朵的形象描绘,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物我两忘的意境。“小径萦纡接寺门”则细腻地勾勒出了通往寺庙的小路蜿蜒曲折的情景。

诗人通过“不见高人空像设,更无衲子辩风幡”表达了对世间喧嚣的超脱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在这里,“高人”指的是修行者或高僧,“空像”则是指佛教中的塑像,而“衲子”特指佛教僧侣,“辩风幡”则是比喻他们宣扬佛法的情景。诗人没有看到这些常见于寺庙的场景,表明这座道林寺与世俗隔绝,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之所。

接着,“楼观远岫秋增媚,窗枕寒溪夜更喧”中,“楼观”指的是寺庙中的建筑,它们远望出去可以看到连绵的山峦。在这里,秋天的景色显得更加迷人,而“窗枕寒溪夜更喧”则描写了夜深人静时,听到的只是窗外寒冷小溪的流水声,这种声音反而让夜晚变得更加清醒和充实。

最后,“他日重来瞻近影,一凭香火荐蘋蘩”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经历的珍视,并希望将来能够再次回到这个地方,重新体验那种心灵的宁静与平和。这里的“一凭香火”指的是依靠寺庙中的香炉,“荐蘋蘩”则是通过焚烧香料来表达自己的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庙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以及对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净化的深切情感。

作者介绍
张嵲

张嵲
朝代:宋   字:巨山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生辰:1096—1184

张嵲(1096—1184),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猜你喜欢

晚霁二首·其一

夕照笼山霭,轻霞映水光。

冻消林卉木,暖入客衣裳。

莫自悲游子,教人说漫郎。

天涯信萍梗,或类酒诗狂。

(0)

送郑别驾督鹾还西粤兼柬薛使君二首·其二

自返闽江棹,相逢却有君。

风尘俄握手,花月几论文。

吏隐鱼盐混,心知道路分。

交亲如问讯,烟水鹭鸥群。

(0)

秋霖大作兼疾风竟日感赋三首有引·其二

百雉沿山麓,穿城导众流。

金汤宁恃险,摇落早知秋。

拔木风逾劲,翻盆雨未休。

小民虞及溺,难自听沉浮。

(0)

与客谈西事二首·其二

重镇新开府,孤军渐合符。

谋臣多聚米,与国共飞刍。

业更期安堵,悲应免向隅。

论功谁第一,麟阁貌堪图。

(0)

喜霁二首·其一

旸雨元多憾,阴晴未可知。

登场期有穫,沉灶尚啼饥。

霓望真同切,云开孰与期。

东方忽已白,明作复当离。

(0)

过汨罗江

拟吊三闾赋,经行久未投。

谗人应共愤,宗国仗谁忧。

鱼腹千年恨,江声万古愁。

向令天可问,端不负灵脩。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