旸雨元多憾,阴晴未可知。
登场期有穫,沉灶尚啼饥。
霓望真同切,云开孰与期。
东方忽已白,明作复当离。
旸雨元多憾,阴晴未可知。
登场期有穫,沉灶尚啼饥。
霓望真同切,云开孰与期。
东方忽已白,明作复当离。
此诗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感慨以及对丰收与饥饿的对比思考。首句“旸雨元多憾”,点出雨水本是自然之物,却常带来不便与遗憾。接着“阴晴未可知”一句,道出了天气变幻莫测的不确定性。诗人以“登场期有穫,沉灶尚啼饥”描绘了农事与民生的关联,丰收的期待与饥饿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霓望真同切,云开孰与期”两句,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渴望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东方忽已白,明作复当离”则以日出象征希望的开始,但又暗示着新的离别或挑战即将到来,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对生活复杂性的深刻洞察。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知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兔髯香染松烟湿,腕底龙媒惊霹雳。
云笺半幅秋水横,霜蹄晓踏荣波立。
圉人持箠唐衣冠,恍疑毛仲临雕鞍。
当时骏骨岂易得,遗形独赖曹与韩。
我今按图叹奇绝,真如目睹双騠駃。
忆昔吴门疋练过,光芒闪烁明于雪。
夫何路险盐车随,伯乐不遇知者谁。
又思燕台有高价,郭隗一去无良媒。
华阳春雨生芳草,水暖沙平浑不扰。
此图此景着意深,冀北凡群愁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