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不满斗,隆和那得久。
桓公入石头,陛下徒跣走。
升平不满斗,隆和那得久。
桓公入石头,陛下徒跣走。
这首诗以哀帝隆和初年的童谣形式呈现,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与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通过“升平不满斗,隆和那得久”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短暂繁荣之后即陷入混乱的担忧。接着,“桓公入石头,陛下徒跣走”描绘了桓公(可能指桓温)进入石头城(南京),皇帝被迫赤脚逃跑的场景,形象地展现了权力更迭的残酷与仓皇。
整体而言,这首诗简洁有力,通过民间歌谣的形式,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人民对于统治者无能为力的无奈与愤怒。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也蕴含着对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
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
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
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
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
溯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
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
非酒犹止之,其馀真止矣。
飘然从孔公,乘桴南海涘。
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