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里喜新晴,丛竹疏篱野雀鸣。
三岸黄河山似戟,不知官路到彭城。
杏花村里喜新晴,丛竹疏篱野雀鸣。
三岸黄河山似戟,不知官路到彭城。
这首元代诗人周伯琦的《徐州》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乡村画面。首句“杏花村里喜新晴”点明了地点在一个杏花盛开的村庄,雨后初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次句“丛竹疏篱野雀鸣”,通过描写丛竹和稀疏的篱笆,以及田野上野雀的鸣叫,展现出乡村的自然和谐与生机。
后两句“三岸黄河山似戟,不知官路到彭城”,则转向了壮丽的景色。黄河奔腾的三道河岸,山峦起伏,如同排列的戟矛,显示出大自然的雄浑与威严。然而,诗人并未直接描述官路,而是以“不知”一词引出对远方彭城(今江苏徐州)的想象,留下了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增添了诗歌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杏花村的田园风光,又融入了黄河山水的宏大气势,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独特感悟。
夜光四寸今所无,闻有入海求大珠。
大珠自爱潜不发,希世一见比明月。
灵物变化讵可寻,几人皓首死闽越。
泥蟠沙卧海底沉,何知结爱美人心。
可怜曜乘十二乘,谁惜黄金七百金。
越乡祈宝诚非易,涉险捐躯名与义。
天生至宝自无伦,如何真伪人莫分。
古来贵耳而贱目,恐君既见不及闻。
世有南山采薇子,从来道气凌白云。
今乃千里作一尉,无媒为献明圣君。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