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见青山老,烦言仆寄声。
入新无好况,依旧是狂生。
国事今如许,庸医见亦惊。
不知灵寿杖,还解拄天倾。
若见青山老,烦言仆寄声。
入新无好况,依旧是狂生。
国事今如许,庸医见亦惊。
不知灵寿杖,还解拄天倾。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和国事忧虑的诗句。诗人通过设想与朋友重逢时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于国事的担忧和无力感。
“若见青山老,烦言仆寄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在重逢时能够倾诉多日以来所积累的情感和故事。这里的“青山老”指的是朋友,通过这种亲切的称呼,传达出深厚的友谊。
“入新无好况,依旧是狂生。” 这两句则表明诗人对于当前形势的不满和无奈。尽管时间在流转,但好的局面并未到来,而自己仍然保持着一种执迷不悟或许是一种反抗精神。
“国事今如许,庸医见亦惊。” 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当时国事的忧虑和失望。将国家大事比作重病,而自己则如同一个无能为力的庸医,看着局势的发展感到震惊。
“不知灵寿杖,還解拄天倾。” 最后两句则充满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困惑。这里的“灵寿杖”通常指的是道教中的长生不老之物,但在此处被用来象征着一种支撑天地的力量。而“还解拄天倾”则是说不知道是否还有力量能够支撑起天倾之势,即国家和社会的大局。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和国事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无力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悲凉。
大经本无文,唐梵错翻译。
瞿昙宣一字,至今犹未毕。
历世痴圣人,出头竞分析。
要使其光明,转见黑似漆。
若入衲僧手,自是不费力。
拈出大际山,般若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