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通功二化士造大际藏经》
《送通功二化士造大际藏经》全文
宋 / 释慧空   形式: 古风

大经本无文,唐梵错翻译。

瞿昙宣一字,至今犹未毕。

历世痴圣人,出头竞分析。

要使其光明,转见黑似漆。

若入衲僧手,自是不费力。

拈出大际山,般若波罗蜜。

(0)
鉴赏

这首诗《送通功二化士造大际藏经》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以禅宗思想为背景,巧妙地融合了佛教与禅学的哲理,展现出诗人对佛法深邃理解的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中“大经本无文,唐梵错翻译”两句,开篇即揭示了佛法翻译过程中的复杂性与挑战,指出经典原本可能并未以文字形式完整呈现,而不同语言间的翻译又难免产生误差,隐含着对传统翻译方法的反思。

“瞿昙宣一字,至今犹未毕”则借用了佛陀的名字“瞿昙”,强调佛法的精微与深远,即便经过长时间的传播与解释,其内涵仍未完全被理解和把握。

“历世痴圣人,出头竞分析”是对历代学者和修行者在佛法研究与实践上的努力与执着的肯定,同时也暗含对过度分析、忽视直觉体验的批评,倡导回归本心,直接体悟佛法真谛。

“要使其光明,转见黑似漆”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在追求佛法智慧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与黑暗,但最终光明将引领人们走出迷雾,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

“若入衲僧手,自是不费力”表达了对真正懂得佛法、能够以恰当方式引导他人领悟佛法的高僧大德的敬仰,认为他们能轻松地传递佛法的精髓。

“拈出大际山,般若波罗蜜”最后两句,以“大际山”象征佛法的广大与深邃,“般若波罗蜜”则是佛经中常提到的智慧与解脱之道,诗人通过这一比喻,强调了佛法如同一座巨大的山峰,需要不断攀登,最终才能达到智慧与解脱的彼岸。

整首诗以禅宗的思维方式,探讨了佛法的翻译、理解和实践,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与解脱之道,既富有哲理,又不失艺术美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作者介绍

释慧空
朝代:宋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天池

天池深不测,万仞岳云中。

高涌汉阳月,下含彭蠡风。

雪消时饮鹿,春尽不归鸿。

忽作神灵雨,虚无入楚空。

(0)

宝积山谒诸葛忠武侯祠·其二

不出无章武,隆中岂敢閒。

委身因常胄,守蜀在祁山。

智数追三杰,忠诚动百蛮。

桂林多俎豆,故老泪痕斑。

(0)

病起

病得秋风起,悲凉生白头。

渐消磨剑力,长抱著书愁。

寒鸟空相命,孤云岂有求。

又亡椎髻妇,谁与伴黔娄。

(0)

送焦君还三原·其一

每见西秦客,三原更系情。

况逢焦御史,子姓最知名。

瓜葛因忠烈,金兰托友生。

匆匆相别去,樽酒且同倾。

(0)

秋日閒居之作·其六

交游能渐绝,稳卧越江边。

天与承欢日,人高养拙年。

酒令秋气爽,花使暮颜妍。

纤啬无筋力,难希货殖贤。

(0)

送人往归州·其二

自悲秋气后,摇落至于今。

泪下水蘋满,魂归枫树深。

荒淫神女赋,风谏左徒心。

君过高唐观,风华尚可寻。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