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厚凝云暗,天高积雪长。
一声过大宛,万里到扶桑。
空旷随青草,驱驰限紫缰。
旅魂劳易倦,托尔在斜阳。
地厚凝云暗,天高积雪长。
一声过大宛,万里到扶桑。
空旷随青草,驱驰限紫缰。
旅魂劳易倦,托尔在斜阳。
这首诗描绘了广阔的天地间,云层厚重,天空高远,积雪绵延不绝的壮丽景象。诗人以“一声过大宛,万里到扶桑”这两句,巧妙地运用夸张手法,展现了声音穿越辽阔空间的震撼力,仿佛能跨越万里的距离,直达东方的日出之地——扶桑。这不仅展现了声音的传播力,也隐喻了精神或情感的传递不受地域限制。
接下来,“空旷随青草,驱驰限紫缰”两句,将视野拉回地面,描绘了一幅马匹在广袤草原上自由驰骋的画面。这里的“紫缰”可能象征着马匹的缰绳,但更深层的意义可能是对自由与束缚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旅魂劳易倦,托尔在斜阳”则转而抒发了旅途劳顿、心灵疲惫的情感,以及对归宿的渴望。夕阳西下,一天即将结束,诗人或许在思考如何在忙碌与疲惫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寄托于眼前的景物,寻求一丝安宁与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交织,既有对广阔天地的赞叹,也有对内心世界细腻感受的描绘,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表达。
岁月流落何草草,古今七十世稀少。
我生二十五始仕,自计五十归须早。
馀年二十付閒适,等此三分少壮老。
迩来倏忽四十五,鬓发斑斑志灰槁。
况怀忧患在远途,惨淡冠裳雪皓皓。
人生苦非金石固,恒恐形神不自保。
悲欢昼夜正相半,此后信可知怀抱。
欲从今日巧相补,利路名场迹如扫。
五年纵复能几时,一寸光阴璧非宝。
虞翻骨相久己寒,子云晓事恨不蚤。
故园花柳虽未成,愿得强健晚亦好。
交战要难为达者,乘险那得窥大造。
试将此意一问天,长风南来万里道。
金篦与象签,净齿或伤廉。
青青槐树枝,一一霜下尖。
偶闻长者谈,物眇用可兼。
搜剔向老豁,其功颇胜盐。
两坚苦难入,薄肉忌太铦。
眷此木气馀,柔中末逾纤。
复有苦口利,用之代针砭。
余官自槐市,日夕映斋檐。
西风动中宵,乾雨鸣疏帘。
呼童事收拾,把束若虬髯。
试以苜蓿馀,风致殊清严。
作诗示君子,取才慎弃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