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霜后拾槐梢制为剔牙杖有作》
《霜后拾槐梢制为剔牙杖有作》全文
明 / 陆深   形式: 古风

金篦与象签,净齿或伤廉。

青青槐树枝,一一霜下尖。

偶闻长者谈,物眇用可兼。

搜剔向老豁,其功颇胜盐。

两坚苦难入,薄肉忌太铦。

眷此木气馀,柔中末逾纤。

复有苦口利,用之代针砭。

余官自槐市,日夕映斋檐。

西风动中宵,乾雨鸣疏帘。

呼童事收拾,把束若虬髯。

试以苜蓿馀,风致殊清严。

作诗示君子,取才慎弃捐。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陆深所作,名为《霜后拾槐梢制为剔牙杖有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霜后槐树枝条的独特利用,将其制成剔牙杖的过程和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首句“金篦与象签,净齿或伤廉”以金篦(一种古代刮眼垢的工具)和象签(象牙制的笔杆)为喻,引出净齿(即清洁牙齿)与廉洁(保持清白)之间的微妙关系,暗示了诗人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注重道德修养。

接着,“青青槐树枝,一一霜下尖”描绘了霜后槐树的景象,枝条在霜的覆盖下显得更加鲜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偶闻长者谈,物眇用可兼”则表达了诗人从长辈那里得到的启示,认识到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生活智慧的提炼。

“搜剔向老豁,其功颇胜盐”中的“搜剔”意指仔细寻找,这里指的是诗人对制作剔牙杖的精心准备和思考。通过这个过程,他发现这种工具不仅实用,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其价值远超普通的盐。

接下来的几句“两坚苦难入,薄肉忌太铦”描述了制作剔牙杖时需要考虑的材料特性,强调了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最终成品质量的重要性。

“眷此木气馀,柔中末逾纤”则赞美了槐木的特性,即使在经过霜打之后,依然保持着柔软而坚韧的特质,这种特质使得它成为制作剔牙杖的理想材料。

最后,“复有苦口利,用之代针砭”提到槐木制成的剔牙杖还具有一定的药效,可以辅助治疗,进一步突出了其多功能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同时,诗中蕴含的生活哲学和道德观念,也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陆深
朝代:明

(1477—1544)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猜你喜欢

酬于君实

新有吴霜著鬓颠,却无俗驾到门前。

试寻池草生春思,不为楼钟废晓眠。

葵苦易荒锄短日,豆甘多种廪残年。

家生冷淡尤堪笑,却怕炎炎又可怜。

(0)

谢司令惠赐茶

昨寻密斋觅茶吃,倒屣踉跄笑相逆。

一杯青白胜黄白,好风两袖来无迹。

晴窗午景浣风味,露饱秋蝉谩尘蜕。

周诗虽记苦如荼,浮俗但知浓若醴。

归来急足敲晨扉,香郁密云光陆离。

圭零璧碎不复惜,自候泣蚓声悲嘶。

不妨为佛先拈出,油然雪乳翻秋色。

更需佳士细商评,我恐眼中无此生。

(0)

素斋于君实赋别兼简方岩侍郎

诸公皆青云,一士独苦心。

怀哉英雄泪,亦复长满襟。

乡来梁楚声,不贵双南金。

九仞横界墙,馀子不敢侵。

两鬓吹黄尘,倦翮投晚林。

渺观酒勍敌,袖手妒病瘖。

元龙异姓兄,老凤仪韶音。

秋窗坐欲曙,晓灯挑不禁。

鸰原思寥寥,雁影云沉沉。

东观可纵观,北斗当满斟。

虽无广文毡,亦有丞相衾。

好邻买道南,逸兴追山阴。

唤起方岩翁,共作商岩霖。

(0)

寺中石下泉池可掬

碧嶂清泉占上方,小留连久更相羊。

市声只隔门前水,付与乌飞带夕阳。

(0)

谢昌甫到九峰·其二

灵井曾烦翁记文,至今流水对荒坟。

孤儿自扫松间祭,人隔九泉闻不闻。

(0)

望云峰

白云堆里见灵山,秋竹竿头雨未乾。

老眼不知閒景色,只疑人把画图看。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