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传鳞物有蟠时,分得寒泉住翠微。
天命虽教为润泽,神心终是索虔祈。
一围石岸刓无迹,几族阴云禁不飞。
风脚斗回波面黑,向人浑似逞严威。
世传鳞物有蟠时,分得寒泉住翠微。
天命虽教为润泽,神心终是索虔祈。
一围石岸刓无迹,几族阴云禁不飞。
风脚斗回波面黑,向人浑似逞严威。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谷景象,通过对自然之美和神秘力量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开篇“世传鳞物有蟠时”即设定了一种神秘古老的情境,“鳞物”指的是龙蛇一类的神异生物,它们在特定的时刻出没于世间,而“蟠”则暗示着它们之间的相互纠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紧接着“分得寒泉住翠微”,诗人描绘了山谷中清澈的泉水和翠绿的竹林,这里,“翠微”不仅是景物的写实,也象征着一个超然于世的境界。
下片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天命虽教为润泽,神心终是索虔祈”。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自然法则和精神追求的认同,即便是在大自然赋予的恩泽之中,内心仍然在寻求着更高层次的精神寄托。这是一种超越物质享受,对于精神世界的渴望。
接下来的“一围石岸刓无迹,几族阴云禁不飞”则是对山谷封闭与神秘的一种描写,“一围石岸”构筑出一个被大自然所包围、人类足迹难以至的地方,而“几族阴云禁不飞”则增添了一份超自然的力量,似乎这里有着某种不可触碰的禁忌。
最后两句“风脚斗回波面黑,向人浑似逞严威”,通过对风和水波动态的描绘,以及黑色与严峻气氛的渲染,使得整个诗篇呈现出一种强烈而又庄重的美学效果。这里的“风脚斗回”表现了自然界中力量的激荡,波面之所以“黑”,可能是因为阴云密布或者夜幕降临,而这种景象在诗人笔下显得格外严峻和庄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谷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它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一种超越尘世、向往高远境界的情感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