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先上人偶以诃林绿瓦作枕予亦效之》
《自先上人偶以诃林绿瓦作枕予亦效之》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曾从浩劫忆萧梁,瓴甋休誇汉未央。

试为阇黎留一枕,迦陵身倚绿鸳鸯。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子升所作,名为《自先上人偶以诃林绿瓦作枕予亦效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禅宗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

首句“曾从浩劫忆萧梁”,诗人以“浩劫”和“萧梁”两个词组,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暗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萧梁”可能指的是南朝的萧梁时期,诗人通过回忆这一历史时期,寄托了对往昔岁月的追思。

次句“瓴甋休誇汉未央”,“瓴甋”指的是古代建筑中的瓦片,“汉未央”则是指汉代的未央宫。诗人在此句中劝诫人们不要过分炫耀汉代未央宫的辉煌,而是要珍惜眼前的生活。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繁华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接下来的“试为阇黎留一枕”,“阇黎”在佛教中是对僧侣的尊称。诗人在这里邀请僧侣留下一个枕头,似乎是在表达对僧侣生活的向往,或是对禅修环境的欣赏。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方式的追求。

最后一句“迦陵身倚绿鸳鸯”,“迦陵”是佛教中的术语,常用来指佛塔或僧舍。诗人想象自己倚靠着绿瓦制成的枕头,如同置身于绿意盎然的环境中,与绿瓦上的鸳鸯相伴。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平和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禅宗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阅佛鉴禅师语录

说禅要似钟山老,有口无心几个知。

要我舌端轰霹雳,就渠眼里下钳锤。

平时却出活人剑,险处聊为死马医。

惭愧丛林宗匠在,与人扫尽百生疑。

(0)

偈一百二十首·其八十三

得者长生,服之不死。神农不知名,耆婆无处讨。

破除佛祖病,扫荡无明烦恼。

物物头头不覆藏,灵光洞耀何人晓。

(0)

曾徽言学士求赋所蓄端砚曾尝避乱海陵家赀尽没于贼独携此砚脱去

君家文房珍,尤者一二数。

端溪从谁得,不记岁月古。

中洼隐天成,外削馀雷斧。

色羞龙尾乾,质陋雀台窳。

平生依石丈,什袭费调护。

向来萑苇中,险作百碎补。

脱身间道还,神物远侵侮。

他年沉香亭,奉诏翻乐府。

周旋妃子手,借润毛与楮。

(0)

泛舟

暄风吹天墟,淑景来日涉。

繁花已舒颜,晴哢复缓颊。

平生万斛愁,赖此短兵接。

俯携诸少年,清江玩舟楫。

波平罢牵挽,论高辟嚅嗫。

缅怀荀慈明,冰霜胸中挟。

食贫傍人门,官学居建业。

向来疥遂痁,性命危脱叶。

胜游夙昔共,大句常岌嶪。

回头见小雁,颇恨暮山叠。

何当奋飞去,碧云端可蹑。

(0)

投任伯雨诗

恭惟持节日畿边,抗疏公车首荐贤。

议论不能符国是,精诚直可动渊泉。

(0)

周文之运使巡按海宁追忆曩岁与伯仲同奉板舆之乐感慨赋诗不惟辞藻格力清蔚高迈且足以敦孝悌而厚风俗昔夏侯湛作诗示潘岳曰此文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因次韵和二首·其二

披云初获接音容,贤胜风规自不同。

懔懔威明将使指,恂恂孝悌训民风。

竞传清唱纸腾贵,争识皇华巷欲空。

尚有壁间真墨彩,匣藏留在给园中。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