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浩劫忆萧梁,瓴甋休誇汉未央。
试为阇黎留一枕,迦陵身倚绿鸳鸯。
曾从浩劫忆萧梁,瓴甋休誇汉未央。
试为阇黎留一枕,迦陵身倚绿鸳鸯。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子升所作,名为《自先上人偶以诃林绿瓦作枕予亦效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禅宗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
首句“曾从浩劫忆萧梁”,诗人以“浩劫”和“萧梁”两个词组,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暗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萧梁”可能指的是南朝的萧梁时期,诗人通过回忆这一历史时期,寄托了对往昔岁月的追思。
次句“瓴甋休誇汉未央”,“瓴甋”指的是古代建筑中的瓦片,“汉未央”则是指汉代的未央宫。诗人在此句中劝诫人们不要过分炫耀汉代未央宫的辉煌,而是要珍惜眼前的生活。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繁华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接下来的“试为阇黎留一枕”,“阇黎”在佛教中是对僧侣的尊称。诗人在这里邀请僧侣留下一个枕头,似乎是在表达对僧侣生活的向往,或是对禅修环境的欣赏。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方式的追求。
最后一句“迦陵身倚绿鸳鸯”,“迦陵”是佛教中的术语,常用来指佛塔或僧舍。诗人想象自己倚靠着绿瓦制成的枕头,如同置身于绿意盎然的环境中,与绿瓦上的鸳鸯相伴。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平和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禅宗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君家文房珍,尤者一二数。
端溪从谁得,不记岁月古。
中洼隐天成,外削馀雷斧。
色羞龙尾乾,质陋雀台窳。
平生依石丈,什袭费调护。
向来萑苇中,险作百碎补。
脱身间道还,神物远侵侮。
他年沉香亭,奉诏翻乐府。
周旋妃子手,借润毛与楮。
暄风吹天墟,淑景来日涉。
繁花已舒颜,晴哢复缓颊。
平生万斛愁,赖此短兵接。
俯携诸少年,清江玩舟楫。
波平罢牵挽,论高辟嚅嗫。
缅怀荀慈明,冰霜胸中挟。
食贫傍人门,官学居建业。
向来疥遂痁,性命危脱叶。
胜游夙昔共,大句常岌嶪。
回头见小雁,颇恨暮山叠。
何当奋飞去,碧云端可蹑。
披云初获接音容,贤胜风规自不同。
懔懔威明将使指,恂恂孝悌训民风。
竞传清唱纸腾贵,争识皇华巷欲空。
尚有壁间真墨彩,匣藏留在给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