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一百二十首·其八十三》
《偈一百二十首·其八十三》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偈颂

得者长生,服之不死。神农不知名,耆婆无处讨。

破除佛祖病,扫荡无明烦恼。

物物头头不覆藏,灵光洞耀何人晓。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的《偈一百二十首》中的一首,名为“其八十三”。诗中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探讨了关于生命、解脱与智慧的主题。

“得者长生,服之不死”,这两句诗以“得”和“服”为关键词,暗示了某种获得或服用的神秘力量能够带来永恒的生命,即长生不老。这里的“得”和“服”可以理解为获取某种知识、修行或领悟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人们能够超越生死的束缚,达到精神上的永恒。

“神农不知名,耆婆无处讨”,这两句则引入了古代神话人物神农和耆婆,他们分别是中国传说中的医药发明者和印度神话中的药师神。这里通过提及这些未知的人物,强调了某种难以寻觅或理解的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是指超脱世俗的智慧或精神境界,它既非传统医学所能触及,也非一般知识所能掌握。

“破除佛祖病,扫荡无明烦恼”,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佛祖病”比喻为心灵上的疾病或困惑,而“无明烦恼”则是指无知、迷惑和内心的痛苦。通过修行或悟道,人们可以去除这些心灵上的障碍,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里暗含了佛教中追求涅槃、摆脱轮回的思想。

“物物头头不覆藏,灵光洞耀何人晓”,最后两句表达了万物皆有其内在的光明与真理,但这种真理往往隐藏在表面之下,不易被察觉。只有通过深入的洞察和理解,才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达到心灵的觉醒与智慧的光辉。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启示,也是对探索宇宙真理的一种哲学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和隐喻,探讨了生命、解脱、智慧以及对真理的追求等深刻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宇宙和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寄陈稚冲一绝

绿发青袍易水涯,东风频过酒人家。

为言上苑三春雪,何似长干二月花。

(0)

题于生芦雁四图·其三宿

漠漠秋清月,萧萧野岸风。

寒芦休拣尽,全树上林东。

(0)

题大隐园芭蕉二首·其一

年年学临池,赫蹄苦不足。

种取绿云笺,窗前三百幅。

(0)

夏日双树园閒居檃括昔人成语作十绝句·其二

乞得真形图,五岳在指掌。

抚琴一动操,欲令众山响。

(0)

即事

文杏作雕梁,卢家白玉堂。

武陵双侠少,下马入垂杨。

(0)

别业瀫溪之南平湖远岫幽谷长林登顿沿泗颇擅独往之趣暇日效右丞辋川体为五言绝三十章并拉诸同好作焉·其三瀼西

爱此春风吹,持竿坐溪畔。

粼粼瀼西水,浮萍聚复散。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