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羽惊风,渺天涯寄泊,沉哀何地。
残夜梦回,还疑醉歌燕市。
冰霜暗忆胡沙,怅一霎、红心都死。
鸿唳,料征程怕近,长虹孤垒。遗恨付流水。
剩荒原夜黑,怨啼新鬼。莫自泪枯,谁遏涨天鲸沸。
须知玉树声妍,浑不解、人间愁味。
无寐,听寒涛、断魂潮尾。
倦羽惊风,渺天涯寄泊,沉哀何地。
残夜梦回,还疑醉歌燕市。
冰霜暗忆胡沙,怅一霎、红心都死。
鸿唳,料征程怕近,长虹孤垒。遗恨付流水。
剩荒原夜黑,怨啼新鬼。莫自泪枯,谁遏涨天鲸沸。
须知玉树声妍,浑不解、人间愁味。
无寐,听寒涛、断魂潮尾。
这首《惜秋华》是刘永济先生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描绘了作者在武昌武汉大学时对家国之思的深切感慨。诗中以“倦羽”、“惊风”开篇,形象地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独与疲惫,以及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接着,“残夜梦回,还疑醉歌燕市”,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与留恋。
“冰霜暗忆胡沙,怅一霎、红心都死”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冰霜和胡沙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寒冷与荒凉,而“红心都死”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绝望。接下来,“鸿唳,料征程怕近,长虹孤垒”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担心即将到来的艰难旅程。
“遗恨付流水。剩荒原夜黑,怨啼新鬼”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将个人的痛苦与国家的不幸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最后,“莫自泪枯,谁遏涨天鲸沸”一句,既有对个人情感的自我劝慰,也隐含着对社会变革的期待与呼唤。
“须知玉树声妍,浑不解、人间愁味”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苦难的无奈。全诗以“无寐,听寒涛、断魂潮尾”收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听着潮水拍岸的声音,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忧伤与哀愁。
整体而言,《惜秋华》通过对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龙泉佳处,种花满县却东归。腰间玉若金累。
须信功名富贵,长与少年期。
怅高山流水,古调今悲。卧龙暂而。算天上、有人知。
最好五十学易,三百篇诗。
男儿事业,看一日、须有致君时。端的了、休更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