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佳处,种花满县却东归。腰间玉若金累。
须信功名富贵,长与少年期。
怅高山流水,古调今悲。卧龙暂而。算天上、有人知。
最好五十学易,三百篇诗。
男儿事业,看一日、须有致君时。端的了、休更寻思。
龙泉佳处,种花满县却东归。腰间玉若金累。
须信功名富贵,长与少年期。
怅高山流水,古调今悲。卧龙暂而。算天上、有人知。
最好五十学易,三百篇诗。
男儿事业,看一日、须有致君时。端的了、休更寻思。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婆罗门引·用韵答傅先之》。从内容上看,它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富贵的看法和人生追求。开头“龙泉佳处,种花满县却东归”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暗示词人曾有过退隐之意。接着,“腰间玉若金累”以物喻人,表达词人对财富地位的淡泊态度,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修养和才能。
“须信功名富贵,长与少年期”表明词人认为功名富贵并非长久之事,更适合年轻人去追求。然而,“怅高山流水,古调今悲”又流露出词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他感到即使有才华,也可能被忽视或误解。
“卧龙暂而”暗指自己如同未展宏图的诸葛亮,暂时蛰伏。“算天上、有人知”则表达了词人期待有人能理解他的抱负。接下来,词人提出学习《易经》和《诗经》的建议,强调内在学问的重要性,并表示男子汉应当有为国家效力的志向。
最后,“端的了、休更寻思”劝诫自己不必过于执着于世俗的功名,要专注于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体现了词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词展现了辛弃疾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理想的坚守,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