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视白日光,皎皎高且悬。
踊跃旸谷中,照曜无颇偏。
忽遇惊风飘,白云闭其前。
天地黯以晦,当午入虞泉。
鲁戈不及挥,羲和失其鞭。
阳德岂亏哉,明晦亦偶然。
微风吹无力,浮云迷有权。
天道固如此,而我何悲焉。
仰视白日光,皎皎高且悬。
踊跃旸谷中,照曜无颇偏。
忽遇惊风飘,白云闭其前。
天地黯以晦,当午入虞泉。
鲁戈不及挥,羲和失其鞭。
阳德岂亏哉,明晦亦偶然。
微风吹无力,浮云迷有权。
天道固如此,而我何悲焉。
此诗《白日》由明代诗人黄渊耀所作,通过描绘白日的光辉与风云变幻,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宇宙的深邃。
首句“仰视白日光,皎皎高且悬”,诗人以仰望的姿态,描绘了白日的明亮与高远,仿佛它高挂于天空之中,照亮大地。接着,“踊跃旸谷中,照曜无颇偏”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白日如同在旸谷中跳跃,其光芒普照,不偏不倚,展现出白日的公正与无私。
然而,好景不长,风云突变。“忽遇惊风飘,白云闭其前”,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使得原本明亮的白日被厚厚的云层遮挡。紧接着,“天地黯以晦,当午入虞泉”,白日仿佛落入深渊,整个世界陷入一片昏暗之中。此时,连太阳神羲和也失去了驾驭时间的力量,无法驱使白日重新升起。
“鲁戈不及挥,羲和失其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最后,“阳德岂亏哉,明晦亦偶然”,诗人认为白日的明暗变化并非其本性之亏缺,而是自然规律的偶然现象,体现了对宇宙法则的深刻理解。
“微风吹无力,浮云迷有权”,微风虽无力驱散浮云,但浮云却能自由地在天空中漂浮,暗示了自然界中力量的相对性与复杂性。全诗以“天道固如此,而我何悲焉”结束,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现象时的豁达与超然态度,认为无论白日如何变化,都是宇宙自然秩序的一部分,无需过分悲伤或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白日光辉与风云变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同时也传达出一种面对宇宙法则时的平静与和谐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