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易道录招饮·其四》
《易道录招饮·其四》全文
宋 / 白玉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诗疵得似维摩病,酒圣能如孟子醇。

何事多时疏杖屦,亦缘避俗屏冠巾。

(0)
注释
诗疵:比喻诗人的才华带有一种病态之美。
维摩病:维摩诘是佛教人物,以其智慧著称,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独特风格。
酒圣:指非常擅长饮酒的人。
孟子醇:孟子以深沉、醇厚的道德修养著称,这里形容酒量之大。
何事:为什么。
疏杖屦:远离拐杖和鞋子,表示隐居或淡泊生活。
避俗:避开世俗生活。
屏冠巾:不戴帽子和头巾,象征隐居或超脱世俗。
翻译
诗才如同患病的维摩诘,酒量胜过深沉的孟子醇厚。
为何长久以来远离拐杖和鞋子,也是为了避开世俗,不戴帽子和头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易道录招饮》(其四)。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愿。

“诗疵得似维摩病,酒圣能如孟子醇。”这两句用了两个典故。首先,“维摩病”指的是佛经中的一位大菩萨维摩诘,他虽然患有疾病,但仍然能够超凡脱俗地讲解佛法。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维摩诘,表明尽管自己的诗歌创作可能存在不足,但依旧能达至高深的境界。接着,“酒圣”和“孟子醇”则是指道家中的神仙与儒家的大哲孟子的修养。诗人自比为这两种文化象征,既显示了自己对于多重文化知识的掌握,也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醍醐的愿望。

“何事多时疏杖屦,亦缘避俗屏冠巾。”这里,“疏杖屦”指的是隐居山林的隐士,他们或许会用竹杖和草鞋来象征自己的清贫和脱俗。而“避俗屏冠巾”则是说诗人为了逃离世俗的纷扰,选择了隐藏自己的身份,不再穿戴世人的冠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以及对心灵自由的渴望。通过隐居和简朴生活的方式,诗人试图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在和超脱。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展现了一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既有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有对于社会俗世的批判和逃避。通过这种表达,诗人传递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思。

作者介绍
白玉蟾

白玉蟾
朝代:宋   字:如晦   号:琼琯   籍贯:南宋时   生辰:1134~1229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猜你喜欢

拟中秋帖子词并令内廷翰林等和之·其四

璇霄珠露五云楼,可识春光也让秋。

试创玉堂新事例,擘笺催进月词头。

(0)

溪亭对雨·其一

尽驱烦暑递荷香,斜掠银丝试浅凉。

那更裁笺貌新景,伯时画卷展潇湘。

(0)

题李伯时潇湘卧游图用苏东坡题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韵·其二

彷佛松岩畔,虬枝尚怒蟠。

写真伊应独,和韵我良难。

川溟渔村静,岚收亥市攒。

禅和总饶舌,何似不言看。

(0)

荫榆书屋叠旧韵

树以古益奇,有如诗客怀。

老榆经百年,扶疏高且佳。

松柏堪友朋,藤萝失梯阶。

徘徊苍干阴,讵似仲堪槐。

新月届上弦,流光寒以皑。

照眼芸编青,啅影春禽喈。

因欲问素娥,盈匡曾几皆。

(0)

微雨未宣润,终风又扇威。

难云麦根固,伫看稻秧肥。

望岁希逢稔,省身只觉非。

徊徨空自问,念尔小民依。

(0)

是日未至云罩寺寄题以诗·其三

去岁吟塔前,不作塔前想。

今朝望山半,已似山半往。

堪以悟离合,何须别俯仰。

铁索千尺垂,有谁破云上。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