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霄珠露五云楼,可识春光也让秋。
试创玉堂新事例,擘笺催进月词头。
璇霄珠露五云楼,可识春光也让秋。
试创玉堂新事例,擘笺催进月词头。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拟中秋帖子词并令内廷翰林等和之(其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展现出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独特感悟。
首句“璇霄珠露五云楼”,以“璇霄”描绘天空的璀璨,“珠露”比喻露珠的晶莹,加之“五云楼”的想象,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暗示中秋之夜的神秘与美好。接下来的“可识春光也让秋”,则巧妙地将春与秋相对比,表达出时光流转、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试创玉堂新事例,擘笺催进月词头”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玉堂,古代宫殿或官署的美称,这里借指朝廷或皇宫。诗人提出尝试在中秋之夜创作新的诗歌范例,鼓励文臣们积极创作,以月为题,表达对中秋佳节的赞美之情。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中秋佳节的浪漫与庄严,以及诗人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热切愿望。
吾弟饷人真不恶,建芽来自禁烟前。
一杯未易阳侯厄,四两应为蒙顶仙。
病子头风如得药,酒家中圣殆忘眠。
平头奴子堪瓶碗,可带樵青竹叶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