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有感五首·其五》
《有感五首·其五》全文
明 / 薛瑄   形式: 五言律诗

禁闼知无补,江山敢惮劳。

运粮民力困,讨贼将心骄。

围解人饥死,蛮穷县劫烧。

贪官能致乱,选牧望天朝。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的《有感五首》中的第五首,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苦难与腐败官员的贪婪,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批判。

首句“禁闼知无补”,意指朝廷虽有禁令,却无法阻止战事带来的破坏,暗含对政府无力解决战乱的批评。接着“江山敢惮劳”一句,诗人以“江山”象征国家,表达即使面对巨大的劳役负担,也敢于承担,体现了人民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运粮民力困”描绘了战争中百姓为运送军粮而承受的沉重负担,生活困苦不堪。“讨贼将心骄”则揭示了将领在征战中的骄傲自大,忽视了士兵和百姓的疾苦,反映了战争中权力的滥用和道德的沦丧。

“围解人饥死”描述了战争结束后,因长期的封锁和物资短缺,导致百姓饿死的情景,突显了战争对民生的毁灭性影响。“蛮穷县劫烧”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造成的破坏,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损失,也包括文化、社会结构的破坏。

最后,“贪官能致乱,选牧望天朝”总结了诗人的观点,认为腐败的官员是引发社会动荡的根源,呼吁高层官员能够正视问题,期待朝廷能够采取行动,改善现状,恢复秩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洞察,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作者介绍
薛瑄

薛瑄
朝代:明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
猜你喜欢

秋涉

苍山崔巍照秋渚,红树离离夕阳渡。

行人涉水更看山,马足淩兢来复去。

云际人家望欲迷,松关萝径隔烟扉。

山僧卧稳西岩寺,时有钟声落翠微。

(0)

赠别沈少坡寅长

白门柳花覆大堤,东风吹来逐马蹄。

征车迢迢君解携,故人犹在钟陵西。

钟陵江头落日低,为君执鞭花下迷。

忆君路傍春草齐,到处交交黄鸟啼。

(0)

洪武丁丑春题王叔明湖山清晓图

青山屏列水涯畔,白云缭绕山腰半。

分明晓色澄素秋,颠倒湖光接银汉。

江霞灭尽海暾生,巴雪消多沔冰泮。

岌嶪巅崖高莫梯,回合源泉净堪盥。

天远匡庐秋杳冥,雨足沅湘春瀚漫。

浓于蓝汁可染衣,赭若童颠未加冠。

盘谷缭通百折深,缑岭危撑半空断。

涧桥荫合踏新凉,渚阁香凝坐平旦。

短屐扶藜野兴浓,轻舠聚网波纹散。

南湾农邻犹闭关,西崦人家未炊爨。

僧寺楼台松满林,渔屋轩窗柳遮岸。

陶令秫田谁为耕,邵侯瓜地亲将灌。

种桃莫问武陵津,采芝偶得商山伴。

书封雁帛感苏卿,鲙斫鲈丝羡张翰。

濯缨欲待沧浪清,挽衣空歌白石烂。

树树岩花岚雾重,叶叶汀蒲水风乱。

蛱蝶暖依芳草飞,鹧鸪晴入丛篁唤。

荇藻翻容避钓鱼,杉楠不借寻巢鹳。

壁帙芸枯粉蠹生,岫幌藤穿苍鼠窜。

翠随梧桐借剪圭,羃结丝芦爱垂幔。

米家尚存书画船,吴绫不减锦绣段。

人来西北淹壮游,地拥东南隔奇观。

标灵显秀环故居,汎影浮晖在吟案。

谁能高深故不竞,我为登临每无惮。

当时对景直彷佛,绕次围阑旧凝玩。

丹青物色眼停瞬,铁石心肠颜为汗。

踪迹顿忘今昔非,记忆方惊岁年换。

半生自笑不归去,两足其如有羁绊。

泉石膏肓百虑增,尘土心胸一朝浣。

湖山如此慰相思,天地茫然寄长叹。

(0)

游茅山

山以人得名,去来关隆替。

犯雨访句曲,谅亦有冥契。

依夕忽如朝,舆步踏残霁。

天高百灵肃,山空众响厉。

岭上自白云,真人已天际。

始悟洞壑迹,祗是真仙蜕。

按图穷物隐,岁晚冰霜闭。

(0)

泛九曲溪

林端日已歇,心赏未云足。

言携武夷君,泛此云溪曲。

(0)

皋湖秋晚

木落天宇清,草枯风力劲。

平湖著微霜,摧此万荷柄。

蓐收寖无权,玄冥欲司政。

远山寒更翠,积水旷而靓。

湘娥理晨妆,髻鬟堕明镜。

轻飙漾沦涟,碧绿交掩映。

水鸟各沈浮,游泳自其性。

安得金石膏,瘥我山水病。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