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茅山》
《游茅山》全文
明 / 钟惺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山以人得名,去来关隆替。

犯雨访句曲,谅亦有冥契。

依夕忽如朝,舆步踏残霁。

天高百灵肃,山空众响厉。

岭上自白云,真人已天际。

始悟洞壑迹,祗是真仙蜕。

按图穷物隐,岁晚冰霜闭。

(0)
鉴赏

此诗《游茅山》由明代诗人钟惺所作,描绘了作者一次游览茅山的经历与感悟。

首联“山以人得名,去来关隆替”开篇点题,指出山峰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有人的足迹和故事,而人的来去则关乎着山的兴衰变迁。接着“犯雨访句曲,谅亦有冥契”两句,写出了作者在风雨中探访句曲山的场景,暗含着与山之间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或默契。

“依夕忽如朝,舆步踏残霁”描绘了夕阳与晨光交错的奇妙景象,以及作者在雨后初晴的山路上行走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时间流转、自然更迭的美感。

“天高百灵肃,山空众响厉”进一步渲染了山间清寂的氛围,天空高远,万物肃穆,山谷空旷,各种声响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意境。

“岭上自白云,真人已天际”则通过白云与远方的景象,象征着仙人已远离尘世,隐居于天边,表达了对仙道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始悟洞壑迹,祗是真仙蜕”点明了作者通过这次游览茅山的经历,开始领悟到洞穴与山谷中的痕迹,不过是真正仙人的遗留,暗示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理解。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感悟与哲学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言寓意的艺术手法,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钟惺

钟惺
朝代:明   字:伯敬   号:退谷   籍贯: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   生辰:1574~1624

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猜你喜欢

游南雁荡

十年曾作雁山期,今日来看似故知。

好鸟隔林歌侑酒,飞花绕笔索题诗。

云霞眼底原无物,丘壑胸中似有奇。

萝月松风清似水,何妨游衍咏归迟。

(0)

望庐山

东过匡庐忍醉眠,双眸尽日挂危巅。

压低吴楚淆涵水,约破云霞独倚天。

一面峭来无鸟径,数峰狂欲趁渔船。

江人莫笑偏凝望,卜隐长思瀑布前。

(0)

天汉尚不正,河源争得清。

(0)

师勉

早向忙中认取閒,休将心力役机关。

花依时节重开得,水向东流定不还。

春色潜偷青鬓发,风光暗换少年颜。

须知世事堪悲叹,尽在庄周一梦间。

(0)

颂六十二首·其四十五

爱网结心暗,贪痴背智明。

虽蒙慧炬照,愚昧犹自盲。

顽戆恒不觉,慧种未开萌。

自非慕高友,何得悟神英。

(0)

功臣堂

今夕虽非丰沛酒,醪觥同醉洽吾乡。

两邦父老趋旌府,百品肴羞宴桂堂。

宝剑已颁王礼盛,锦衣重带禦炉香。

越王册后封吴主,大国宣恩达万方。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