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本无绝,春泽最葳蕤。
燕姬得梦罢,尚书奏事归。
临池影入浪,从风香拂衣。
当门已分馥,入室更芳菲。
兰生不择径,十步岂难稀。
春兰本无绝,春泽最葳蕤。
燕姬得梦罢,尚书奏事归。
临池影入浪,从风香拂衣。
当门已分馥,入室更芳菲。
兰生不择径,十步岂难稀。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兰花在湿润土壤中茂盛生长的景象,以及其清雅之气弥漫四周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兰花的生长环境与它所散发的香气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意境。
首句“春兰本无绝,春泽最葳蕤”,开篇即点明主题,春日里的兰花生命力旺盛,春雨滋润下更是繁茂无比。接着,“燕姬得梦罢,尚书奏事归”两句,似乎引入了人物活动,但很快便回归到对兰花的描写上,通过这些人物的活动来衬托兰花的环境和氛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临池影入浪,从风香拂衣”描绘了兰花倒映在水中的身影与随风飘散的香气,形象地展现了兰花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接下来,“当门已分馥,入室更芳菲”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的香气不仅局限于室外,室内也充满了它的芬芳,表现了兰花香气的浓郁与广泛。
最后,“兰生不择径,十步岂难稀”以兰花不择道路生长,即使在十步之内也能展现出其繁盛,寓意兰花的坚韧与普遍,同时也表达了对兰花生命力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生长环境、香气以及生命力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
对酒当歌,君休说、麒麟图画。
行乐耳、柳枝竹叶,风亭月榭。
满目山川汾水雁,半头霜雪燕台马。
问何如、变姓隐吴门,吹箫者。兰亭褉,香山社。
桐江钓,华林射。更平章花案,秤量诗价。
作史漫嗤牛马走,咏怀却喜渔樵话。
看孟广、把盏与眉齐,皋桥下。
舍人早达擅才名。写孤怀、聊寄丹青。
红袖俨成行,清丝奏出新声。牙签满、图史纵横。
便便腹,指点双鬟索酒,小妇鸣筝。
且闲情作达,蜗角讵堪争。飞腾。
看徵逐如许,浑冷落、翠黛金罂。
千古有彦瑜,知己长揖为朋。世人谁醉、复谁醒。
破愁城,吾衰读书恨晚,杯酌难胜。
尽风流三般,总让与汪生。
素空霁雨,耸芙蓉千仞,苍岩高出。
凉浴山河风露下,冷浸一枝秋碧。
芳影婆娑,天香缥缈,散满诗书室。
有人吟讽,恍然身世清特。
闻道绝顶凌霄,梯云有路,相近蟾蜍窟。
玉宇琼楼盈尺五,寒气逼人毛骨。
金粟侵衣,檀薰着酒,引上登仙屐。
嫦娥微笑,手中掷下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