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扶鸠策上烟霞,尚想当年天雨花。
潮熟野航归别浦,雪乾宿鹭点晴沙。
高连西竺三千界,俯眺南阳十万家。
更欲云开穷远目,郁葱起处认中华。
试扶鸠策上烟霞,尚想当年天雨花。
潮熟野航归别浦,雪乾宿鹭点晴沙。
高连西竺三千界,俯眺南阳十万家。
更欲云开穷远目,郁葱起处认中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雨花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思。
首联“试扶鸠策上烟霞,尚想当年天雨花”,诗人以轻盈的动作,借助拐杖,攀登至烟霞缭绕之处,心中仍回荡着往昔那场如天降之花的壮观景象。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历史记忆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颔联“潮熟野航归别浦,雪乾宿鹭点晴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潮水退去,小船归于宁静的河口,雪后初晴,白鹭点缀在沙滩之上。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
颈联“高连西竺三千界,俯眺南阳十万家”,诗人站在高处,远眺西竺(泛指遥远之地)的广阔天地,又低头俯瞰南阳(古代地名)的繁华景象。这一联既展示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和胸怀,也暗示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尾联“更欲云开穷远目,郁葱起处认中华”,表达了诗人渴望云开雾散,以更清晰的视角欣赏远方景色的愿望,同时也暗含着对中华大地的认同和热爱。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