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半壁锁松筠,地接西山爽气新。
褦襶不来无热客,袈裟频上有閒人。
凉兼草色归眉睫,风递江声过耳轮。
咫尺夕阳山下路,是谁挥汗走红尘。
玉台半壁锁松筠,地接西山爽气新。
褦襶不来无热客,袈裟频上有閒人。
凉兼草色归眉睫,风递江声过耳轮。
咫尺夕阳山下路,是谁挥汗走红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新的山中景象。首句“玉台半壁锁松筠”,以“玉台”象征高雅与纯洁,半壁被松竹环绕,营造出一种幽静脱俗的氛围。接着,“地接西山爽气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凉爽,仿佛能感受到从远处西山吹来的凉风。
“褦襶不来无热客,袈裟频上有閒人”两句,通过对比“热客”与“閒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避离。热客通常指忙碌、奔波的人群,而閒人则代表了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这里通过“褦襶”(古代官员出行时所穿的礼服)与“袈裟”(僧侣的服装)的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生活的追求。
“凉兼草色归眉睫,风递江声过耳轮”则是对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绘。凉意与草色交织,给人以视觉上的清凉感受;江水的声音随风传来,让人心灵得到洗涤。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咫尺夕阳山下路,是谁挥汗走红尘”以夕阳下的山间小路为背景,反问“是谁”仍在追逐名利、奔波于红尘之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中忙碌与浮躁的反思,以及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