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和朗公见赠》
《次韵和朗公见赠》全文
宋 / 王禹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朗公垂老尚吟诗,曾泛三湘看九疑。

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红尘策马殊无味,碧嶂携僧自合宜。

共待中条山有雪,寺楼吟尽更同谁。

(0)
注释
朗公:指诗人朗公,可能是一位有名的老诗人。
尚:仍然。
吟诗:作诗、吟咏诗歌。
曾:曾经。
泛:乘船游览。
三湘:古代地区名,泛指湖南一带。
九疑:古代山名,位于湖南南部。
劳生:忙碌的生活。
心扰扰:内心纷扰、思绪不宁。
强酬:勉强应对、勉强写出。
思迟迟:思绪缓慢、难以集中。
红尘:指世俗尘世。
策马:骑马。
殊无味:毫无趣味。
碧嶂:青翠的山峰。
携僧:带着僧人。
中条山:中国山西省的一座山脉。
有雪:下雪。
寺楼:寺庙的楼阁。
吟尽:吟诵完毕。
更同谁:再与谁一起。
翻译
朗公年事已高仍然吟诵诗歌,他曾乘船游览三湘之地观赏九嶷山。
想要询问忙碌人生中的纷扰,勉强写出优美的诗句却思绪迟缓。
在红尘世俗中策马奔腾毫无乐趣,与僧侣一同漫步青山才是适宜的。
我们共同期待中条山降雪,那时寺楼吟诗,又会有谁与我共享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年诗人——朗公,在暮年之际依旧热爱吟诵诗歌,曾经泛舟三湘,游历九疑之地。诗中表达了对劳生之心的困扰和向往,以及在佳句面前的犹豫不决。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红尘生活的淡然,以及与僧侣同行碧嶂的自得其乐。

"共待中条山有雪,寺楼吟尽更同谁"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愿意等待山上飘落之雪,与寺中的僧侣共同在寺楼中吟诵完美的诗句,感受超然世外的宁静和共鸣。这也暗示着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通过朗公之口,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晚期的感悟,以及对艺术创作与心灵寄托的深切向往。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
朝代:宋   字:元之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生辰:954—1001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猜你喜欢

毛义檄

毛义捧檄色然喜,张公掉头去不已。

仲氏列鼎心骨悲,不如百里走负米。

天阙西北地南倾,思欲补之嗟晚矣。

不复更仕终母忧,自古纯臣必孝子。

温峤之裾姜维书,二毛斑斑潘岳舆。

(0)

归虞山三峰游剑门作

昨自西浮玉,归来乌目巅。

重探剑门迹,今雨旧雨连。

盘谈奇石下,长啸豁崖前。

拟蹑石罅上,茧丛绝攀援。

纡径造峰顶,藓滑女萝搴。

划空一拳石,跃临殊未便。

倒悬状如伞,削就疑神仙。

我独雄跨坐,同游皆骇然。

湖光衔夕照,村树含湖烟。

相传周尚文,隐此为渔佃。

俯观极万象,眼底括三千。

忽听晚钟送,心澄若湛渊。

暮色起林壑,白云相与还。

陡闻众谷响,顿识临济禅。

(0)

挽翁同和

黄扉归去白云身,翰墨流传自有神。

千秋是非君莫问,即论八法亦传人。

(0)

自城北登虞山日晚始抵城西

我从城北来城西,正中日影已渐低。

琴川七道响如箭,日月湖好分东西。

言游虞仲两高卧,冢柏高与浮云齐。

何应尚父亦来此,世去已远愁无稽。

东旺里接太伯冢,一县已判东西姬。

澹台南游亦曾到,吾道东亦嗟宣尼。

奔车我已愧伯夷,抚剑切莫谈要离。

千年遗事若转瞬,海色黯惨山低迷。

人行深竹苦寥寂,怪鹊飞上山坡啼。

(0)

咏史

汉家制度本抢攘,刀笔虚依日月光。

绛灌不须谗贾谊,当时俗吏是张苍。

(0)

二郎神.清明思旧用《歇浦词》韵

白杨枝老,暗锁一天愁雾。

绝调已销沈,怎把钟期重铸。胜游空数。

也识人间怀旧泪,滴不透、夜台深土。

单苦是、山头灰蝶,飞遍我、凝眸处。听去。

饧冷清箫,莺凄远树。

渐挨到、黄昏灯乍点,又门掩、棠梨寒雨。

可怜新火新泉换,总催得、少年人暮。

看昨日花溪,小冢谁添,藓纹侵路。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