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虞山三峰游剑门作》
《归虞山三峰游剑门作》全文
清 / 宗仰   形式: 古风

昨自西浮玉,归来乌目巅。

重探剑门迹,今雨旧雨连。

盘谈奇石下,长啸豁崖前。

拟蹑石罅上,茧丛绝攀援。

纡径造峰顶,藓滑女萝搴。

划空一拳石,跃临殊未便。

倒悬状如伞,削就疑神仙。

我独雄跨坐,同游皆骇然。

湖光衔夕照,村树含湖烟。

相传周尚文,隐此为渔佃。

俯观极万象,眼底括三千。

忽听晚钟送,心澄若湛渊。

暮色起林壑,白云相与还。

陡闻众谷响,顿识临济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虞山三峰游剑门的壮丽景色和深刻感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神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首句“昨自西浮玉,归来乌目巅”描绘了诗人从西方出发,经过一番旅程后返回乌目山巅的情景,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归途的喜悦。接着,“重探剑门迹,今雨旧雨连”则表达了诗人对剑门古道的再次探访,以及在雨中漫步的感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自然的清新气息。

“盘谈奇石下,长啸豁崖前”描绘了诗人与同伴在奇石间盘桓交谈,于悬崖前长啸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拟蹑石罅上,茧丛绝攀援”则通过想象中的攀登,表现了对未知探索的渴望与勇气。

“纡径造峰顶,藓滑女萝搴”描述了曲折的小路通向山顶,苔藓湿滑,女萝缠绕,充满了探险的乐趣与挑战。接下来的“划空一拳石,跃临殊未便”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面对高不可及的石头时的无奈与挑战。

“倒悬状如伞,削就疑神仙”通过形象的比喻,将岩石比作倒悬的伞,又似仙人削成,既赞美了自然之美的神奇,也表达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我独雄跨坐,同游皆骇然”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岩石上,与众人的惊讶形成对比,体现了个人与集体的不同感受。接下来的“湖光衔夕照,村树含湖烟”则以夕阳下的湖光山色,以及村落间的烟雾缭绕,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相传周尚文,隐此为渔佃”引用了关于周尚文的故事,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俯观极万象,眼底括三千”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万物,心中充满了宇宙的广阔与生命的深邃。

最后,“忽听晚钟送,心澄若湛渊”通过晚钟声的响起,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清明。“暮色起林壑,白云相与还”描绘了日落时分,暮色笼罩山谷,白云相伴归去的景象,充满了诗意与哲思。“陡闻众谷响,顿识临济禅”则以自然界的声响,引出对禅宗智慧的顿悟,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智慧的佳作。

作者介绍

宗仰
朝代:清   籍贯:常熟

(一八六五—一九二一),又称中央,别号楞伽小隐、乌目山僧。俗家姓黄,名浩舜。出家三峰寺为僧,转投镇江江天寺受戒,后投身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参与辛亥革命。圆寂于南京栖霞寺
猜你喜欢

寄单州张朝请

平生天上张公子,尚记门间半面人。

声烈与风来不尽,音书无使去难频。

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闻说监河收贷粟,定倾东海活穷鳞。

(0)

住雁

断岸通横水,枯荷著早霜。

一陂堪度岁,数雁不成行。

市远无缯缴,年丰足稻粱。

中原有佳气,不必到衡阳。

(0)

老柏三首·其一

庭柏无生意,摧残二十秋。

稍沾杯水润,已与岁寒谋。

黄里青青出,愁边稍稍瘳。

会看笙鹤下,暮雀莫深投。

(0)

梅花七绝·其三

林外啼禽自往还,风前诗客倚栏干。

小园门锁黄昏月,耿耿幽姿半夜寒。

(0)

次韵秦觏听雁闻鸡二首·其二

立马阶除待一鸣,何如春梦不闻声。

固知鸡口羞牛后,不待鸣群已可惊。

(0)

挽赵秋晓·其一

风低健翮偶南翔,收敛虹霓万丈光。

江左诸贤慕安石,贞元朝士独刘郎。

尚期意气风云会,竟老英雄潦雾乡。

如此典型今已矣,天乎莫诘意茫茫。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