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
《咏史》全文
清 / 李希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汉家制度本抢攘,刀笔虚依日月光。

绛灌不须谗贾谊,当时俗吏是张苍。

(0)
鉴赏

这首诗《咏史》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与评价,展现了对历史制度和人物功过的深刻思考。

首句“汉家制度本抢攘”,开篇即点明汉朝制度的复杂与变革,抢攘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汉朝政治制度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与完善的动态过程。接着,“刀笔虚依日月光”一句,以刀笔象征文官的政务工作,与日月之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文官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也暗示了文官制度在汉朝的重要地位。

“绛灌不须谗贾谊”,这里运用了历史典故,将贾谊与绛侯周勃、灌婴(绛灌)等重臣进行对比。贾谊是汉初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曾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排挤。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贾谊才能的肯定,认为他的谏言不应被轻易诋毁或忽视,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权者未能充分重视和任用贤才的批评。

最后一句“当时俗吏是张苍”,则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位历史人物张苍。张苍是汉朝的著名学者和官员,以其学问渊博和公正廉洁著称。在这里,诗人通过将张苍与当时的俗吏(一般指庸俗的官吏)进行对比,赞扬了张苍的德行和能力,同时也对那些平庸的官吏进行了讽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反映了对汉朝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方式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才选拔和使用问题的思考。诗人既赞赏了像贾谊和张苍这样的杰出人物,也对当时官场的某些现象提出了批评,体现了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希圣

李希圣
朝代:清

希圣(1864年-1905年)清末官员,诗人。字亦元,号卧公,湖南湘乡(长沙)人。生于清穆宗同治三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年四十二岁。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荐举经济特科。初治训诂,通古今治法,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极重之。百熙奉诏管学,引以为助。希圣通籍后始学为诗,有作必七律,以玉溪生(李商隐)自许,著有《雁影斋诗存》,传于世。
猜你喜欢

途中杂咏·其二

野店临平坂,荒村人语稀。

步檐惊虎迹,登榻卧牛衣。

客至时争席,童嗔半苦饥。

天涯一翘首,能使旅情微。

(0)

讯林阳仲落第

闻君不得意,归复掩柴关。

世路原如此,浮名亦等閒。

曲惭歌下里,书好副名山。

若问行藏事,相看镜里颜。

(0)

杂怀·其五

鸷百不如鹗,于人亦复然。

一人是知己,胡用客三千。

悠悠行路间,凉炎迭为权。

去去勿复道,索居且自全。

(0)

尘浪

舆行尘浪中,有如江上船。

长风吹沙立,白埃漫苍天。

油幕随飘蓬,肩趾失其权。

平坡亦登顿,十步九翻颠。

借憩古树阴,枝搅软如绵。

疲役思投止,青野断人烟。

殷勤慰仆御,尽力更挨延。

(0)

都中元夜承何象冈宫詹陈杲庵给谏二同年宴集观登即席赋

抖尽长安十斛尘,频年倦封帝城春。

上书敢问中兴相,结袜原多侍从臣。

雪入敝裘侵短袂,风吹蓬鬓垫疏巾。

细听玉漏朝天去,且取华灯照故人。

(0)

过曲江张公墓

一抔传道曲江墓,舆论同瞻大洞天。

银烛高从云外出,玉炉端向冢中悬。

碑残能识唐朝石,疏在常存金鉴篇。

惆怅代殊风度远,月明华表鹤蹁跹。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