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途中杂咏·其二》
《途中杂咏·其二》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五言律诗

野店临平坂,荒村人语稀。

步檐惊虎迹,登榻卧牛衣。

客至时争席,童嗔半苦饥。

天涯一翘首,能使旅情微。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情感。

首联“野店临平坂,荒村人语稀”,开篇即展现出旅途的荒凉与寂静。野店,指的是路边的小店,临平坂,则是路旁的斜坡,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行进途中的背景。荒村,人烟稀少,只有偶尔传来的人语声,更添了几分孤寂与荒凉。这样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颔联“步檐惊虎迹,登榻卧牛衣”,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惊险与困顿。步檐,指行走于屋檐下,此处暗含了行走在野外的艰难。虎迹,象征着旅途中的危险与未知,让人心生畏惧。登榻,意为在简陋的床铺上休息,而卧牛衣,则是形容住宿条件的简陋,甚至可能连床铺都没有,只能躺在牛衣之上。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苦与挑战。

颈联“客至时争席,童嗔半苦饥”,则转而描绘了旅途中的人际交往与生活状态。争席,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典故,比喻宾主之间和谐相处,互相谦让。这里用以形容旅途中遇到客人时的友好与热情。然而,“童嗔半苦饥”则揭示了生活的另一面——饥饿与贫困。童,可能是指旅途中遇到的孩子,他们的表情嗔怒,暗示着对食物的渴望与不满。这一联通过对比,凸显了旅途中的喜乐与困苦并存。

尾联“天涯一翘首,能使旅情微”,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内心的微妙情感。天涯,象征着遥远的距离与未知的世界,翘首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然而,在经历了旅途的种种艰辛之后,这种情感变得更为复杂与微妙。诗人或许在心中默默许愿,希望前方能有一片安宁与温暖,以此来慰藉旅途中的疲惫与孤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行走在旅途中的真实感受,从自然环境到人际交往,再到内心情感的变化,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旅途的酸甜苦辣。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五十初度赋怀四首·其三

幽居抱膝自长吟,身世低昂感慨深。

有限百年惊夜漏,无成一事愧山林。

那能境顺都如意,不觉时艰易上心。

久与闾阎同乐苦,镜中渐见鬓霜侵。

(0)

蔡芝铭惠菊并赠以诗

重阳风雨接城闉,秋士关怀感令辰。

贫有山云偏赠我,瘦如篱菊尚依人。

相怜傲骨寒犹健,毕竟交情淡始真。

咫尺柴桑仍冷落,谁能送酒过东邻。

(0)

徐荆山同年主秀水书院讲席,诗来依韵酬之

知交相近最相亲,吾道将行属望频。

但使文坛尊老宿,定教化雨遍同人。

西阳宫里曾栽树,三相堂前又坐春。

愧我一毡依鹭渚,茫茫学海叹无津。

(0)

求志书院落成和冯子良大令·其四

广厦群才构,殷勤缔造心。

列筵无俎杂,入室有阶寻。

愿为怜才大,情因望古深。

升堂谁后起,坐对绿成阴。

(0)

题雪椒方伯《金陵策蹇图》·其一

吟鞭稳著缓看山,短笠轻衫自往还。

领得尘中冠盖味,方知驴背一身闲。

(0)

重阳归舟

风日益清美,重阳好景催。

家山随梦到,云雁送舟回。

揽胜悭诗兴,登高拙赋才。

幸携黄菊伴,一笑且衔杯。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