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希到恐缘遥,岂有全无雁拂霄。
屈指大刀违破镜,负渠缩项及长腰。
何当竹外扁舟去,趁取梅梢未雪消。
赖有可人同舍客,破愁得句似参寥。
家书希到恐缘遥,岂有全无雁拂霄。
屈指大刀违破镜,负渠缩项及长腰。
何当竹外扁舟去,趁取梅梢未雪消。
赖有可人同舍客,破愁得句似参寥。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体现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种别离之痛和对团聚之望的渴盼。
首句“家书希到恐缘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信的迫切期待,同时也担心家书可能因为远隔山川而难以到达。"岂有全无雁拂霄"则是对鸿雁传递信息的渴望,希望通过飞鸟能够得到家人的消息。
以下两句“屈指大刀违破镜,负渠缩项及长腰”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屈指"暗示时间的久远,"大刀"则是对分离之痛的强烈表达,而"破镜"与"缩项及长腰"都是对身体和精神上所受创伤的形象写照。
接着,“何当竹外扁舟去”是一种渴望回家的表达,诗人希望能乘船渡过竹林旁的河流,回到家乡。"趁取梅梢未雪消"则是对时光流逝和季节变迁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因为那时他可以踏上归途。
末句“赖有可人同舍客,破愁得句似参寥”表达了诗人在异乡能遇到知心朋友而感到庆幸。通过与友人的交流和诗歌的创作,诗人找到了缓解思念之苦的方式。
整首诗情真意切,语言精炼,充分展现了杨万里的文学才华和对家国的深厚感情。
东风扇微和,万木敷芳芬。
嘉林有名果,不与凡植群。
伊花炫明丽,厥核存至仁。
惟昔有仙子,志在苏罢民。
年深功己著,植之满比邻。
至今千载下,蔼蔼垂令闻。
卓哉寿昜彦,文质何彬彬。
种德如种杏,择术非为贫。
存心惟爱物,托此康斯人。
不闻圣有训,作善福可臻。
愿言勉自强,往轨良可遵。
昔年倚棹清江浦,两岸丁丁沸斤斧。
漕舟岁计动逾万,此地寻常当七五。
年深法久人情玩,弊孔纷纷劳葺补。
君今捧檄向淮壖,正是青云初著鞭。
相逢数语尽肯綮,平生经济岂徒然。
唐家善漕称刘晏,第一造舟推庙算。
纲条宽衍物力纾,费止一时人永便。
今人何必非古人,今代文襄晏后身。
连云大厦须营构,试手江边聊看君。
凉风过林薄,众绿俱以萎。
嫣然丛苇间,见此春花姿。
物变理趋朽,化工岂其私。
老螳缘其颠,顾盼如有思。
物情怜晚荣,予亦怀安期。
因之发孤咏,持玩惜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