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坐春昼,渊渊古井水。
倦漉渊明巾,姑隐子綦几。
沉冥极颠末,昭彻贵表里。
裕矣得失心,隘哉洗其耳。
袖手坐春昼,渊渊古井水。
倦漉渊明巾,姑隐子綦几。
沉冥极颠末,昭彻贵表里。
裕矣得失心,隘哉洗其耳。
这首诗《袖手》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坐春日,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的深刻对比与思考。
首句“袖手坐春昼”,描绘出诗人悠闲地坐在春日的午后,双手置于袖中,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状态。接着,“渊渊古井水”运用比喻手法,将内心的平静比作深邃的古井之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倦漉渊明巾,姑隐子綦几”两句,借用了陶渊明和庄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现实中的疲惫与逃避。其中,“渊明巾”代表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子綦几”则象征着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追求。
“沉冥极颠末,昭彻贵表里”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深入思考,达到了内心的深刻理解与自我认知,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光明与清晰,以及这种内在状态对于个人行为与处世方式的重要性。
最后,“裕矣得失心,隘哉洗其耳”表达了诗人对得失的淡然态度和对世俗杂音的摒弃。他认为,内心的宽广与充实才是真正的财富,而外界的纷扰与诱惑则是狭隘的,需要通过内心的洗涤来清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生活、自然、历史人物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自由的追求。
需宿需宿,炳烂光合。蒸蒸婺民,钟此多福。
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伊飞伊走,乳乳良牧。
和气无形,春光自成。大信不信,贻厥无朕。
需女需女,尔亦须语。使君为理,玄风震古。
需女需女,尔亦须语。
我愿喙长三千里,枕著玉阶奏明主。
得罪唯惊恩未酬,夷陵山谁称闲游。
人知八凯须当国,猿到三声不用愁。
花落扁舟香冉冉,草侵公署雨脩脩。
因人好寄新诗好,不独江东有沃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