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宋频登夫子堂,传经应比郑公乡。
曾游霁月光风里,早叹浮云白日旁。
众母至今歌子产,伏龙畴昔起南阳。
音容似昨人千载,赢得吴民泪溢眶。
过宋频登夫子堂,传经应比郑公乡。
曾游霁月光风里,早叹浮云白日旁。
众母至今歌子产,伏龙畴昔起南阳。
音容似昨人千载,赢得吴民泪溢眶。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张大受所作的《睢州谒汤公祠》。诗中充满了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汤公的缅怀与追思。
首联“过宋频登夫子堂,传经应比郑公乡”,诗人以“过宋”、“频登夫子堂”描绘了自己多次拜访孔子讲学之所的情景,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的敬仰。同时,将自己访孔的行为与郑国的教育家相比,暗示了自己在学术上的追求和努力。
颔联“曾游霁月光风里,早叹浮云白日旁”,通过“霁月光风”和“浮云白日”的对比,既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美好,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变化。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颈联“众母至今歌子产,伏龙畴昔起南阳”,提到子产和诸葛亮两位历史人物,子产是春秋时期的郑国大夫,以德治国而闻名;诸葛亮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慧和忠诚著称。这两句诗赞扬了这些历史人物的美德和功绩,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尾联“音容似昨人千载,赢得吴民泪溢眶”,诗人感叹虽然时间流逝,但汤公(此处可能指代的是汤显祖或其他与睢州有关的历史人物)的声音和面容仿佛就在昨日,这种精神的传承让后人感怀不已,以至于引发了吴地百姓的泪水。这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精神遗产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历史人物精神价值的认同。
重露澄秋色,轻风生夜凉。
碧看湖草乱,红爱渚莲香。
有弟徒相忆,何人不异乡。
悲笳在城上,双泪落衣裳。
平山蜒蜿遥山里,岸转沙穷翠屏起。
回作澄潭玉镜开,一片芙蓉插秋水。
芙蓉秋水照晴空,云锦参差图画中。
壁立千寻势不倚,冲波逆障何其雄。
世间之水总流东,谁当横溃皆天工。
君看万古黄河上,片石孤悬砥柱峰。
崔嵬乎洞庭之山,乃在勾吴之墟具区之薮。
芙蓉点点七十二,双结青螺绾其口。
我昔凌沧洲,振衣千仞巅。
西登缥缈接银汉,东望莫釐生紫烟。
珠宫贝阙俨相向,恍似员峤方壶天。
吾闻灵威丈人入林屋,手探苍水金庭箓。
又闻毛公羽化留空坛,时有鸾鹤来云端。
兹山信美多灵秘,幽栖故是神仙地。
主人三殿倦挥毫,出山便作还山计。
只今六十早归田,摄生日诵参同篇。
洞庭之水酿春酒,醉来恣拍洪厓肩。
龙眠居士画入神,展画冥搜画中意。
白日杲杲人出畋,长风萧萧云拂地。
前有一匹雪色駥,次有一匹玄花骢。
两人冠服何其雄,若非将相应王公。
繁缨宝鞍金匼匝,各持羽箭悬雕弓。
后有三人总徒步,苍鹰黄犬行相从。
云间歘见光灿烂,玉辂瑶舆下霄汉。
不驾紫凤白麒麟,海犀天驷多奇玩。
鸾旌虎节旋低昂,星仗霞幢互缭乱。
无乃朝辞太华峰,得非晓过云台观。
辇中坐者真天人,冕珠龙衮俨昭焕。
金童玉女缤往来,庆云为驭天为阶。
长眉刷翠面如月,知有道骨无尘埃。
令人可望不可及,恍惚云中相出入。
衣沾玉井碧莲香,旗翻仙掌露华湿。
我识泰山封禅书,不识此画当何如。
人言西岳降灵图,西岳或有人间无。
《题松鹤蔡先生家藏李伯时西岳降灵图》【明·詹同】龙眠居士画入神,展画冥搜画中意。白日杲杲人出畋,长风萧萧云拂地。前有一匹雪色駥,次有一匹玄花骢。两人冠服何其雄,若非将相应王公。繁缨宝鞍金匼匝,各持羽箭悬雕弓。后有三人总徒步,苍鹰黄犬行相从。云间歘见光灿烂,玉辂瑶舆下霄汉。不驾紫凤白麒麟,海犀天驷多奇玩。鸾旌虎节旋低昂,星仗霞幢互缭乱。无乃朝辞太华峰,得非晓过云台观。辇中坐者真天人,冕珠龙衮俨昭焕。金童玉女缤往来,庆云为驭天为阶。长眉刷翠面如月,知有道骨无尘埃。令人可望不可及,恍惚云中相出入。衣沾玉井碧莲香,旗翻仙掌露华湿。我识泰山封禅书,不识此画当何如。人言西岳降灵图,西岳或有人间无。
https://shici.929r.com/shici/tDtpQA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