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乎洞庭之山,乃在勾吴之墟具区之薮。
芙蓉点点七十二,双结青螺绾其口。
我昔凌沧洲,振衣千仞巅。
西登缥缈接银汉,东望莫釐生紫烟。
珠宫贝阙俨相向,恍似员峤方壶天。
吾闻灵威丈人入林屋,手探苍水金庭箓。
又闻毛公羽化留空坛,时有鸾鹤来云端。
兹山信美多灵秘,幽栖故是神仙地。
主人三殿倦挥毫,出山便作还山计。
只今六十早归田,摄生日诵参同篇。
洞庭之水酿春酒,醉来恣拍洪厓肩。
崔嵬乎洞庭之山,乃在勾吴之墟具区之薮。
芙蓉点点七十二,双结青螺绾其口。
我昔凌沧洲,振衣千仞巅。
西登缥缈接银汉,东望莫釐生紫烟。
珠宫贝阙俨相向,恍似员峤方壶天。
吾闻灵威丈人入林屋,手探苍水金庭箓。
又闻毛公羽化留空坛,时有鸾鹤来云端。
兹山信美多灵秘,幽栖故是神仙地。
主人三殿倦挥毫,出山便作还山计。
只今六十早归田,摄生日诵参同篇。
洞庭之水酿春酒,醉来恣拍洪厓肩。
这首《洞庭篇寿严中翰》由明代诗人申时行所作,以洞庭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仙气飘渺、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洞庭山的壮丽与神秘,以及与神仙世界的联系。
首句“崔嵬乎洞庭之山”,开篇即以巍峨的山势引出主题,暗示洞庭山的雄伟壮观。接着,“乃在勾吴之墟具区之薮”则点明了其地理位置,位于江南之地,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接下来的“芙蓉点点七十二,双结青螺绾其口”,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洞庭山的自然景观与神话元素相结合,赋予了山峰以生命和灵性。
诗人回忆自己曾经登临此山,感受到其与天相接的壮丽景象,以及东方远山的紫色烟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珠宫贝阙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仙界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与神仙世界的连接。
“吾闻灵威丈人入林屋,手探苍水金庭箓”一句,借传说中的灵威丈人进入林屋,探寻神秘的金庭箓,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对洞庭山神秘力量的敬畏之情。
“又闻毛公羽化留空坛,时有鸾鹤来云端”则通过毛公羽化的传说,以及鸾鹤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洞庭山作为神仙栖息之地的形象。
最后,诗人感慨于洞庭山的美景与神秘,表达了对严中翰的祝福,希望他能在这样的仙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同时也能在归隐之后,继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通过诵读《参同篇》等道家经典,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洞庭山的自然之美,也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