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禾怜楚俗,田畛绿层层。
共道临芒种,那能避郁蒸。
歌词人互荅,音节鼓相应。
但使民多粒,宁忧谷价腾。
插禾怜楚俗,田畛绿层层。
共道临芒种,那能避郁蒸。
歌词人互荅,音节鼓相应。
但使民多粒,宁忧谷价腾。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楚地农民在芒种时节插秧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农事特色。
首句“插禾怜楚俗”,诗人以“怜”字表达了对楚地插秧习俗的深情关注与欣赏,体现了对当地农耕文化的尊重与喜爱。接着,“田畛绿层层”一句,通过“绿层层”的描绘,展现了稻田在春末夏初时节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共道临芒种,那能避郁蒸”两句,点出了芒种时节的气候特点——炎热难耐,但农民们依然不辞辛劳地进行农事活动,体现了他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土地的热爱。这里“共道”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乡间邻里间相互协作、共同应对农事的情景。
“歌词人互答,音节鼓相应”则进一步展示了农忙时节的热闹场面。农民们在插秧的同时,唱着歌谣互相呼应,鼓声与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劳动的热情。
最后,“但使民多粒,宁忧谷价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同时也隐含了对粮食价格稳定、百姓生活安定的关切之情。这两句既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肯定,也是对社会和谐稳定的美好祈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楚地农民插秧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耕文明的独特魅力,以及人们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平生直道耻求人,下位沈英久未伸。
齐吹古来偏有滥,叶龙今更不宜真。
天边奕世三台贵,江上先庐一亩贫。
大抵穷通相倚伏,这回寒谷解逢春。
惆怅中秋不见月,太阴垂云兔藏窟。
我欲上天扫玄云,桂露团团渍冰阙。
中天放出千里光,层楼翠阁遥相望。
一杯一杯重相劝,今年赏汝中秋愿。
上天高高末由到,玄云愈浓不可扫。
空庭蜡炬落寒花,宫裘起舞秋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