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
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
若看关头下,长榆叶定稀。
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
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
若看关头下,长榆叶定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冬日的雨雪交加的景象,天山上的积雪高达一丈,夜晚则是细雨如织。湿漉漉的马匹和胡人歌声交织在一起,而边关烽火微弱,透露出边塞的孤寂与警觉。诗中还提到了丁零、苏武等历史人物,他们都有着离别的情怀,疏勒和范羌也带有一种归乡的忧伤。最后一句“若看关头下,长榆叶定稀”则是说如果向关隘之下望去,会看到长榆树的叶子稀稀落落,这不仅描绘了景象,也隐含着边塞军士孤独和寂寞的心境。
诗中通过对雨雪、湿马胡歌等自然环境与人事活动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边塞氛围。同时,借助历史人物和地名,传达了边疆将士的孤独和思念之情,以及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深切体悟。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抒发,是对边塞生活和军人心境的一次深刻表达。
王事信靡盬,饮冰安足辞。
胡为拥征传,乃至天南陲。
天南非我乡,留滞忽踰时。
还经羽人家,豁若云雾披。
何以宽吾怀,老庄有微词。
达士无不可,至人岂偏为。
客愁勿复道,为君吟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