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爱不能断,宿嗔不能断。
营营阶序间,何时登彼岸。
宿爱不能断,宿嗔不能断。
营营阶序间,何时登彼岸。
这首诗名为《省躬诗(其十三)》,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通过“宿爱不能断,宿嗔不能断”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情感纠葛的反思与自省。爱与嗔是人类情感中最为复杂且难以割舍的部分,它们如同缠绕在心灵上的藤蔓,难以轻易斩断。诗人在这里强调了这些情感的持久性,以及它们对个人内心的持续影响。
接下来,“营营阶序间,何时登彼岸”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挣扎与追求解脱的主题。在繁忙的生活与社会阶梯中,人们不断地追求、奋斗,但何时才能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解脱,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这里,“彼岸”象征着心灵的最终归宿或解脱之地,而“营营”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忙碌、焦虑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情感的深刻洞察和对内心世界不断探索的渴望。它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困扰的抒发,更蕴含了对人生意义和精神超越的思考。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诗人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自我、情感与生活的本质,以及如何在纷扰的世事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溪侧风回,前村雾散,寒梅一枝初绽。
雪艳凝酥,冰肌莹玉,嫩条细软。
歌台舞榭,似万斛、珠玑飘散。
异众芳,独占东风,第一点装琼苑。
青萼点、绛唇疏影,潇洒喷、紫檀龙麝。
也知青女娇羞,寿阳懒匀粉面。
江梅腊尽,武陵人、应知春晚。
最苦是,皎月临风,画楼一声羌管。
玉斧折丹桂,锦绣拂银河。
蟠胸虹气千丈,捧砚唤宫娥。
三度花攒五马,一笑毫挥万字,何处不恩波。
试问老仙寿,铜狄几摩挲。舞槐龙,垂艾虎,弄清和。
湖山风月,且与吟笑侧金荷。
明岁端阳时节,人在薰风殿阁,凉意入赓歌。
宣劝滟昌歜,叠雪赐香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