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百尺松,下有一亩阴。
南风吹松枝,拂我膝上琴。
一弹猗兰操,再鼓白雪音。
馀响入松去,枝头作龙吟。
青青百尺松,下有一亩阴。
南风吹松枝,拂我膝上琴。
一弹猗兰操,再鼓白雪音。
馀响入松去,枝头作龙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静谧之美。诗人以“青青百尺松”开篇,勾勒出一幅高耸入云的松树图景,松树的挺拔与苍翠,不仅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也预示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接着,“下有一亩阴”,则进一步渲染了松树周围幽静的环境,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片避世之地。
“南风吹松枝,拂我膝上琴”,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与音乐联系起来,通过南风轻拂松枝,仿佛是为膝上之琴伴奏,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交融,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一弹猗兰操,再鼓白雪音”,诗人通过弹奏《猗兰操》和《白雪》这两首古琴曲,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纯洁情感的追求。《猗兰操》寓意深远,象征着君子之德;《白雪》则以其清雅之音,象征着高洁的情操。这两首曲子的演奏,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修养,也寄托了他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馀响入松去,枝头作龙吟”,最后两句描绘了音乐余音绕梁,最终融入松林之中,仿佛化作了松枝上的龙吟之声。这种想象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神秘色彩,将自然与艺术、现实与幻想完美结合,达到了一种超脱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音乐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艺术作品,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与超越。
寂历青山晚,山行趣不稀。
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
暗草薰苔径,晴杨扫石矶。
俗人犹语此,余亦转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