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香谁使送雷声,敢望天瓢一滴分。
恨魃长为周地虐,闵尪几被鲁人焚。
风吹海立垂垂雨,泽与山通处处云。
何事卧龙犹不起,得微往见葛陂君。
阿香谁使送雷声,敢望天瓢一滴分。
恨魃长为周地虐,闵尪几被鲁人焚。
风吹海立垂垂雨,泽与山通处处云。
何事卧龙犹不起,得微往见葛陂君。
这首诗《小旱云而不雨》是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诗中以“阿香”比喻雷神,以“天瓢”象征雨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干旱的情景。诗人借自然现象抒发了对旱灾的忧虑和对雨水的渴望。
首句“阿香谁使送雷声”,以拟人的手法,将雷声比作阿香(传说中的送雷神)的行动,表达了对雷电的期待,希望它能带来雨水。接着,“敢望天瓢一滴分”一句,进一步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即使是一滴也心满意足。
“恨魃长为周地虐,闵尪几被鲁人焚。”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旱灾的深切忧虑。魃是古代传说中的旱鬼,这里指代持续的旱灾;周地和鲁人分别代表受灾的地区和人民,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风吹海立垂垂雨,泽与山通处处云。”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降雨景象,风起云涌,雨水即将降临,滋润大地,云雾弥漫山川,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最后,“何事卧龙犹不起,得微往见葛陂君。”诗人以“卧龙”比喻诸葛亮,表达了对能治理旱灾的贤才的期盼,同时也暗示自己虽有济世之志却未能施展,希望能遇见像葛陂君这样的贤者,共同解决旱灾问题。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仙城一带临江阁,绮窗绣户垂珠箔。
侠客招邀恣冶游,偏提白堕青丝络。
四时佳兴重端阳,风恬昼永蒲酒香。
龙舟百丈争奇捷,伐鼓鸣金赤帜扬。
锦标夺取微茫浦,棹歌奋臂力如虎。
波涛喷薄玉花飞,天吴骧首鼋鼍舞。
倾城士女竞繁华,兰桡桂楫江之涯。
徵歌不觉行云驻,缓舞那知白日斜。
日斜犹自不还家,青牛侧偪走香车。
城南城北香尘合,买尽刘王垄上花。
东城属浮云,四术连广陌。
楼阁互蔽亏,轩车何络绎。
贵贱各有营,劳劳自不息。
往者无复今,今者复为昔。
二曜更相送,谁非逆旅客。
燕赵盛名倡,自矜桃李色。
皓齿激清声,招邀日相索。
长歌一何欢,短歌一何迫。
驰骛奢与华,俛仰成陈迹。
达人务大观,奚必长戚戚。
驱车出广陌,言访谢公墩。
维时当朱明,霁景荡平原。
轻霞浮夕照,远树澹芳村。
习习薰风来,披襟涤嚣烦。
眷言同心侣,山水供清尊。
抗迹避城市,高咏狎兰荪。
缅怀东山俦,往事难具论。
逝者不可作,吊古空苔痕。
而我与之子,吏隐偕白门。
俯仰薄羁束,风雅霭孤骞。
努力崇明德,寤言矢无谖。
安知千载名,不与此山存。
长啸过古刹,幽意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