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小旱云而不雨》
《小旱云而不雨》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阿香谁使送雷声,敢望天瓢一滴分。

恨魃长为周地虐,闵尪几被鲁人焚。

风吹海立垂垂雨,泽与山通处处云。

何事卧龙犹不起,得微往见葛陂君。

(0)
鉴赏

这首诗《小旱云而不雨》是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诗中以“阿香”比喻雷神,以“天瓢”象征雨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干旱的情景。诗人借自然现象抒发了对旱灾的忧虑和对雨水的渴望。

首句“阿香谁使送雷声”,以拟人的手法,将雷声比作阿香(传说中的送雷神)的行动,表达了对雷电的期待,希望它能带来雨水。接着,“敢望天瓢一滴分”一句,进一步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即使是一滴也心满意足。

“恨魃长为周地虐,闵尪几被鲁人焚。”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旱灾的深切忧虑。魃是古代传说中的旱鬼,这里指代持续的旱灾;周地和鲁人分别代表受灾的地区和人民,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风吹海立垂垂雨,泽与山通处处云。”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降雨景象,风起云涌,雨水即将降临,滋润大地,云雾弥漫山川,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最后,“何事卧龙犹不起,得微往见葛陂君。”诗人以“卧龙”比喻诸葛亮,表达了对能治理旱灾的贤才的期盼,同时也暗示自己虽有济世之志却未能施展,希望能遇见像葛陂君这样的贤者,共同解决旱灾问题。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史记三十六首·其八《天官书》

清宵月晕几重围,参毕微茫澹曙晖。

十万健儿齐彀弩,平城初拥翠华归。

(0)

龙舟曲

仙城一带临江阁,绮窗绣户垂珠箔。

侠客招邀恣冶游,偏提白堕青丝络。

四时佳兴重端阳,风恬昼永蒲酒香。

龙舟百丈争奇捷,伐鼓鸣金赤帜扬。

锦标夺取微茫浦,棹歌奋臂力如虎。

波涛喷薄玉花飞,天吴骧首鼋鼍舞。

倾城士女竞繁华,兰桡桂楫江之涯。

徵歌不觉行云驻,缓舞那知白日斜。

日斜犹自不还家,青牛侧偪走香车。

城南城北香尘合,买尽刘王垄上花。

(0)

东城高且长

东城属浮云,四术连广陌。

楼阁互蔽亏,轩车何络绎。

贵贱各有营,劳劳自不息。

往者无复今,今者复为昔。

二曜更相送,谁非逆旅客。

燕赵盛名倡,自矜桃李色。

皓齿激清声,招邀日相索。

长歌一何欢,短歌一何迫。

驰骛奢与华,俛仰成陈迹。

达人务大观,奚必长戚戚。

(0)

玲珑岩绝顶三首·其三

巉岩幽壑敞招提,蹑蹬穿林路不迷。

茗碗香花随佛供,白云苍霭护禅栖。

东林载酒渊明在,西竺同心慧远携。

五十三参年已近,可能大意悟曹溪。

(0)

同唐仁卿登谢公墩

驱车出广陌,言访谢公墩。

维时当朱明,霁景荡平原。

轻霞浮夕照,远树澹芳村。

习习薰风来,披襟涤嚣烦。

眷言同心侣,山水供清尊。

抗迹避城市,高咏狎兰荪。

缅怀东山俦,往事难具论。

逝者不可作,吊古空苔痕。

而我与之子,吏隐偕白门。

俯仰薄羁束,风雅霭孤骞。

努力崇明德,寤言矢无谖。

安知千载名,不与此山存。

长啸过古刹,幽意已忘言。

(0)

归燕

一度春风一度归,双栖犹是旧乌衣。

细穿花径窥人语,频掠芹泥傍垒飞。

綵缕带回容未改,玉书传去墨初稀。

故家风景年年在,知尔重来漫启飞。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