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听云门大夏音,两京声誉重南金。
天开行在关河壮,山隐长林树木深。
远戍数星寒夜火,孤村一片夕阳砧。
自惭无计陪簪绂,千里空悬恋阙心。
惯听云门大夏音,两京声誉重南金。
天开行在关河壮,山隐长林树木深。
远戍数星寒夜火,孤村一片夕阳砧。
自惭无计陪簪绂,千里空悬恋阙心。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送太常高赞礼考满赴京》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场景和对京城的感慨。首句“惯听云门大夏音”暗示了友人曾在音乐高雅之地如云门寺或夏乐中沉浸,显示出其艺术修养。次句“两京声誉重南金”则赞美了京都的声望,如同南方的贵重金属般珍贵。
第三句“天开行在关河壮”,通过描绘行进中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京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和雄浑气势。接下来的“山隐长林树木深”则转而描绘自然风光,以山林的深远衬托出京城的宏大气象。
第五、六句“远戍数星寒夜火,孤村一片夕阳砧”描绘了边关戍楼的点点灯火和乡村傍晚的砧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寓含着离别的感伤。
最后两句“自惭无计陪簪绂,千里空悬恋阙心”表达了诗人自己无法陪伴友人前往京城的遗憾,以及对朝廷的深深眷恋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己未能追随的惋惜,体现了送别诗常见的深情与留恋。
忽厌菱花太皎如,黳髯新白十茎馀。
主恩空在丹心感,动籍终无一字书。
出塞鼓旗犹转战,近胡桑柘颇稀疏。
何因别奋陈汤策,北逐天骄瀚海居。
濯锦江头路。望祥云、密拥旌幢,初开天府。
冰露壶中秋玉莹,不著人间烦暑。
现物表、神仙风度。
回首太清宫阙杳,是鸣珂簪笔遨游处。
舟万斛,却西诉。筹边堂上兵无数。
笑当年、蜀山谅将,夜分旗鼓。
听取今朝宣阃令,洗尽蛮烟塞雾。
便催唤、衮衣归去。
运应河清逢岳诞,办中兴事业须申甫。
看岁岁,寿觞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