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秦淮晓渡》
《秦淮晓渡》全文
明 / 潘高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佳]韵

潮长波平岸,乌啼月满街。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渡河的宁静画面,充满了淡淡的诗意与深邃的意境。

首句“潮长波平岸”,以潮水涨起、水面平静、岸边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潮水的涨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波平岸静,则暗示了此刻的宁静与和谐。

次句“乌啼月满街”,通过乌鸦的啼叫与满街的月光,进一步渲染了夜晚向晨曦过渡的时刻。乌鸦的啼鸣,虽带有一丝凄凉,却也增添了夜色的深沉与神秘感;而月光洒满街道,则将这份宁静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一声孤棹响”,在前两句营造的宁静氛围中,突然响起的一声划船的声音,打破了原有的寂静,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这声划桨的响动,仿佛是自然界的乐章中的一小节,既突显了渡河人的存在,又与整个画面的和谐相得益彰。

最后一句“残梦落清淮”,将整幅画面的情感推向高潮。渡河人或许在梦中经历了些什么,但随着一声划桨声的响起,梦境如同落叶般飘落在清澈的淮河之中,消失无踪。这一句不仅表达了梦醒后的失落与空虚,也寓意着新一天的开始,一切过往都将被遗忘,只有眼前的现实才是真实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巧妙捕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瞬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通过“潮长波平岸”、“乌啼月满街”、“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等意象的串联,构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清晨渡河场景,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考。

作者介绍

潘高
朝代:明

(1514—1557)山西宁化守御千户所人,字子抑,号春谷。嘉靖十一年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官至山西布政司参议,罢归。
猜你喜欢

赠吉山寺僧漫尔自述

迢遥吉山隈,林端见乔木。

齐梁有古寺,绀宇构岩麓。

朝梵发孤烟,暮禅响幽瀑。

渌水带长川,青芜暗平陆。

上人隐云门,披缁谢纨縠。

心同野鹤远,身与孤峰独。

跏趺一松下,四壁藤萝覆。

十月高秋天,清霜粲篱菊。

问之年八十,颜色如膏沐。

布袍方掩形,清斋但莼蔌。

食力自荷锄,盈畴种秫菽。

隔屿杂芳花,缘溪环密竹。

时有高人往,谈经龙虎伏。

落日洗钵归,飞鸟自与逐。

世情复何有,清净聊自淑。

我本烟霞姿,幽栖爱林谷。

抱疴增简慵,忘机侣猿鹿。

每从野衲游,时向名兰宿。

萧条长白寺,十年厌齑粥。

旷然绝缘想,道心中夜肃。

清晨简《楞严》,披衣窗下读。

从闻悟无生,心空神自复。

一从绾缨组,驰驱南北毂。

人事有将迎,劳生空蹙蹜。

念兹感夙心,静观中自恧。

何如解尘鞅,归来结茅屋。

杖策泉石间,相从参一六。

年华不可返,达穷何足卜。

(0)

望亭饭僧作·其三

屋后一湾流水,门前几点青山。

云去月来桥上,鸟啼花落林间。

(0)

蒋墅晓行

晓发渡金坛,星疏月未残。

三峰如句曲,百折似严滩。

村杵和霜下,渔灯隔雾看。

吴歈多苦调,并入橹声寒。

(0)

阊门晚归和韵

郭外罢持钵,晚凉归路幽。

鼓钟烟际寺,灯火水边楼。

藜杖苔痕湿,荷衣月影浮。

禅翁歌《白雪》,薄夕愧难酬。

(0)

补瓢·其一

足迹寻常懒过桥,栖栖今日又明朝。

诗情冷淡霜中菊,服色离披雪后蕉。

贫里有谁分米送,禁山无处觅柴烧。

老来自笑贪心在,还对清泉补破瓢。

(0)

重九·其一

旧日重阳节,唯寻面米春。

忽经时到眼,但觉老随人。

白发虽多难,黄华不厌贫。

登高本无意,踪迹愧红尘。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