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外罢持钵,晚凉归路幽。
鼓钟烟际寺,灯火水边楼。
藜杖苔痕湿,荷衣月影浮。
禅翁歌《白雪》,薄夕愧难酬。
郭外罢持钵,晚凉归路幽。
鼓钟烟际寺,灯火水边楼。
藜杖苔痕湿,荷衣月影浮。
禅翁歌《白雪》,薄夕愧难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从寺庙归来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首句“郭外罢持钵,晚凉归路幽”描绘了诗人结束一天的行脚,带着晚间的凉意,沿着幽静的小路返回城郭之外的景象。接着,“鼓钟烟际寺,灯火水边楼”两句,通过远处寺庙的鼓钟声和近处楼阁的灯火,营造出一种既庄严又温馨的环境,展现了寺庙与世俗生活的和谐共存。
“藜杖苔痕湿,荷衣月影浮”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自然景色,藜杖在苔痕上留下湿润的痕迹,荷衣随月光轻轻浮动,既表现了行走的痕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最后,“禅翁歌《白雪》,薄夕愧难酬”表达了诗人对僧侣高洁生活和智慧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完全领悟和实践这种精神境界的自谦与愧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
楚山有石郢人琢,琢成长枕知是玉。
全疑冰片坐恐销,间发花丛惊不足。
赠予比之金琅玕,琼花烂熳浮席端。
吾师道吾不执宝,今日感君因执看。
试叩铿然应清律,纤尘不留蝇敢拂。
万物皆因造化资,如何独负清贞质。
南山有云鹄在空,长松为我生凉风。
高友朗咏乐其中,行住四仪皆道意。
不学小乘一曲士,唯将此物安座隅,取次闲眠有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