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不自惜,晓寒摧折之。
残花带雨去,薄酒信风吹。
尚有寻行债,初无了事痴。
论诗得奇味,当使阿戎知。
春色不自惜,晓寒摧折之。
残花带雨去,薄酒信风吹。
尚有寻行债,初无了事痴。
论诗得奇味,当使阿戎知。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首句“春色不自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色以情感,表达出春色虽美却无心自保的状态,暗示着春天即将逝去的无奈与惋惜。接着,“晓寒摧折之”一句,点明了春末的寒冷天气对春色的摧残,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替的凄凉氛围。
“残花带雨去”描绘了花朵在雨水的洗礼下凋零飘落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脆弱与美丽并存,也暗含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薄酒信风吹”则以饮酒为喻,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变迁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态度。
后两句“尚有寻行债,初无了事痴”则转而探讨人生的追求与困惑。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行为与追求是否真正有意义,是否陷入了无谓的执着与痴迷之中。这里的“寻行债”可能指的是人生道路上未完成的任务或目标,而“了事痴”则可能是对某些事物过分执着的心态。
最后,“论诗得奇味,当使阿戎知”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追求,认为通过诗歌可以表达出独特的韵味和深意,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并欣赏这种奇味。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其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晚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哲学性感悟,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意义的探求。
月照高楼凉浸水,风刮秋衣人独倚。
湘南奇客好新弄,当窗拭袖调纤指。
此时河转众星稀,声绕琼宫高处飞。
顾兔佳人遥罢舞,临桥仙子乍停机。
曲遍人天离恨远,残梅落尽衰杨晚。
霜露空凋少妇颜,关山不见征人返。
谁家少妇歇清砧,闻笛迟回折寸心。
苦月斜连萤影度,愁云暗结雁声沉。
忽然孤愤如裂石,寒天九月驱霹雳。
鱼龙起舞鸟兽呼,侠游年少头先白。
馀音散落胡天秋,边马长嘶脱辔头。
无定河边青冢外,野磷枯骨哭啾啾。
我昔离家越两载,转眼风烟时序改。
听罢翻憎夜似年,更阑益觉愁如海。
问君此曲传者谁,宋祎子野是吾师。
搜竹行穷湘水岸,调声直写鹧鸪悲。
一吹巫峡来神女,三奏断猿浑不语。
周游湖海鲜知音,今夜胡床乘月举。
燕云缥缈接洞庭,曲终遥望楚峰青。
《长笛篇》【明·邓云霄】月照高楼凉浸水,风刮秋衣人独倚。湘南奇客好新弄,当窗拭袖调纤指。此时河转众星稀,声绕琼宫高处飞。顾兔佳人遥罢舞,临桥仙子乍停机。曲遍人天离恨远,残梅落尽衰杨晚。霜露空凋少妇颜,关山不见征人返。谁家少妇歇清砧,闻笛迟回折寸心。苦月斜连萤影度,愁云暗结雁声沉。忽然孤愤如裂石,寒天九月驱霹雳。鱼龙起舞鸟兽呼,侠游年少头先白。馀音散落胡天秋,边马长嘶脱辔头。无定河边青冢外,野磷枯骨哭啾啾。我昔离家越两载,转眼风烟时序改。听罢翻憎夜似年,更阑益觉愁如海。问君此曲传者谁,宋祎子野是吾师。搜竹行穷湘水岸,调声直写鹧鸪悲。一吹巫峡来神女,三奏断猿浑不语。周游湖海鲜知音,今夜胡床乘月举。燕云缥缈接洞庭,曲终遥望楚峰青。
https://shici.929r.com/shici/kNwRwnnS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