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寻常懒过桥,栖栖今日又明朝。
诗情冷淡霜中菊,服色离披雪后蕉。
贫里有谁分米送,禁山无处觅柴烧。
老来自笑贪心在,还对清泉补破瓢。
足迹寻常懒过桥,栖栖今日又明朝。
诗情冷淡霜中菊,服色离披雪后蕉。
贫里有谁分米送,禁山无处觅柴烧。
老来自笑贪心在,还对清泉补破瓢。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联“足迹寻常懒过桥,栖栖今日又明朝”,以“懒过桥”和“栖栖”(忙碌不安)对比,展现了老者生活的平淡与忙碌,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颔联“诗情冷淡霜中菊,服色离披雪后蕉”,通过“霜中菊”和“雪后蕉”的意象,象征着老者虽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严冬中傲然开放的菊花和雪后依然挺立的芭蕉。
颈联“贫里有谁分米送,禁山无处觅柴烧”,直抒胸臆,表达了老者在物质匮乏时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社会援助的渴望。尾联“老来自笑贪心在,还对清泉补破瓢”,以自嘲的方式,揭示了老者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时,仍怀有一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即使是在简陋的生活中,也愿意通过修补破瓢这样的小事,寻找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者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在贫困中坚韧不屈、保持高洁品质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关怀的渴望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晚来林屋仙,鸾尾扫疏烟。
未啸骑鲸侣,先遮下濑船。
一规霜囧囧,万顷玉涟涟。
拈却明河咏,收还金薤篇。
铁檠乌足拟,石鼎弗须联。
等是春风手,清谐湘水弦。
空书聊复尔,风御已泠然。
傍睨休惊怪,吟中别有天。
山林色色昧讲明,不识更化云胡更。
或云乡来立仗马,画然勇作朝阳鸣。
邕邕逸响犹在耳,宠以官名只三字。
昔人谩煮水银银,妄冀锱铢相比类。
衮衮王言独超绝,盘诰丁宁古无别。
眼两腰重不自荣,回向高堂一簪雪。
只今又上四紧头,准拟钧天侍冕旒。
弹压风烟看制胜,取之左右皆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