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舄风流怅往年,路迷何处觅荒阡。
霜深绝壑松花落,月照空山鹤影还。
牧竖烧残馀断碣,卧麟苔积莽幽烟。
凭崖更洒雍门泪,玉树凋伤事可怜。
凫舄风流怅往年,路迷何处觅荒阡。
霜深绝壑松花落,月照空山鹤影还。
牧竖烧残馀断碣,卧麟苔积莽幽烟。
凭崖更洒雍门泪,玉树凋伤事可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邃的墓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首句“凫舄风流怅往年”,以“凫舄”(古代官吏所穿的一种鞋)象征逝去的荣华与风雅,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感慨。接着,“路迷何处觅荒阡”一句,点明了墓地的荒芜与寻觅的困难,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历史的遗忘。
“霜深绝壑松花落,月照空山鹤影还。”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霜冷月明,松花飘零,鹤影孤独,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寂寥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墓园的荒凉感。同时,鹤影的回归也暗含着生命的循环与永恒的主题。
“牧竖烧残馀断碣,卧麟苔积莽幽烟。”牧童在墓碑旁生火,留下断碣,而卧于石上的麒麟被青苔覆盖,周围弥漫着一片幽深的烟雾。这一场景既描绘了自然界的生长与衰败,也隐喻了人类文明的兴衰与消逝。
最后,“凭崖更洒雍门泪,玉树凋伤事可怜。”诗人站在悬崖之上,不禁泪如雨下,感叹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玉树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表达了对逝去时光与美好事物的深深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墓园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生命循环、文明兴衰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深情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南省春花好,略旱夏即沾。
北省旱原甚,霈泽收倍兼。
甘肃乃太迟,无济愁为添。
是惟优加赈,庶稍救闾阎。
迩闻卫水涨,洪流溃运渐。
景州路为阻,低田定致淹。
吁哉被灾民,美中不足占。
叮咛彼大吏,毋为讳饰谈。
求全遗向隅,沟壑其何堪。
念兹还在兹,廿四年凛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