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李公略示高郎中吴山观月图》
《题李公略示高郎中吴山观月图》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凭高宜晚更宜秋,下马归来即倚楼。

纳纳乾坤双老眼,滔滔江汉一扁舟。

满城明月空吴苑,隔岸青山认越州。

李白酒豪高适笔,当时人物总风流。

(0)
鉴赏

这首诗是由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题李公略示高郎中吴山观月图》。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句“凭高宜晚更宜秋”表达了诗人对高处赏月尤其是在秋天的喜爱之情。这里的“凭高”指的是居高临下,远眺四周,“宜晚”则强调了夜晚观赏月景的美好,而“更宜秋”则是因为秋季空气清新,视线更为开阔,能更好地欣赏到明亮且清晰的月光。

接着,“下马归来即倚楼”描绘了诗人骑马游览后返回时的景象,他选择了一个高耸的建筑物——楼台作为观赏之处。这里的“下马”和“归来”展示了诗人的旅途与回归,而“倚楼”则是他停留下来细致感受月色美景的动作。

第三句“纳纳乾坤双老眼,滔滔江汉一扁舟”中,“纳纳”是一种赞叹词,用以表达诗人对于广大天地和悠久历史的敬畏之情。“乾坤双老眼”则形象地描绘了岁月流转,万物更新的自然法则,同时也隐喻着诗人的智慧与洞察力。而“滔滔江汉一扁舟”则是对辽阔江河和平稳小舟的生动写照,展现了诗人心中对于自由旅行的向往。

第四句“满城明月空吴苑,隔岸青山认越州”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欣赏到满城皆是明亮月色,然而却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孤寂之感。这里的“满城明月”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而“空吴苑”则指的是虽然有美景但缺少共享之人。“隔岸青山认越州”则是诗人超越时空,通过地理特征辨识远方的越州,展现了他心中的历史与文化联想。

末句“李白酒豪高适笔,当时人物总风流”中,“李白酒豪”赞美了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豪放饮酒之举,“高适笔”则是对另一位唐代诗人高适的文笔技艺给予高度评价。整句话通过提及两位诗人的特质,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以及他们所代表文化风貌的崇敬与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古代文化名人的怀念,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融合自然与人类情感的艺术境界。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读东坡和陶诗

食已无馀事,坡诗信手翻。

飘零落蛮蜑,收拾重玙璠。

未易穷关键,才能味语言。

向来陶谢并,今日要重论。

(0)

晓浴昭真观逢方元直诵仆旧诗

泉落千岩雨,松鸣万壑风。

徘徊岂人世,清绝况秋中。

就浴能除垢,催行觉未穷。

逢人举旧句,已似宿生同。

(0)

送潘端叔

长沙送我枉君辞,怀玉逢君动我诗。

不是固违良友戒,舍渠宁慰远游悲。

雁来海角平安讯,春到湖边南北枝。

傥忆平生故人否,衡门之下有栖迟。

(0)

夜赋二首·其一

欲寐已成寤,暂欣还作悲。

三更风雨听,四海友朋思。

拊榻虫频息,挑灯鼠屡窥。

莫呼僮仆觉,翻到自题诗。

(0)

夜赋二首·其二

下上严婺路,往来苕霅舟。

何胜百篇咏,不啻十年游。

志愿终渔钓,经蹊熟鹭鸥。

清风慕唐汉,高友得孙刘。

(0)

投曾原伯运使二首·其二

远地书邮绝,长年属望劳。

要期亲帚柄,宁惮学舟操。

愧守藩篱小,难窥墙仞高。

秋风满天地,不废候虫号。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